南非“土改”的信心与底气在哪

2018-09-11 09:24:34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南非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产业链条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南非新土地政策,是任何一届南非新政府都无法绕开也不会主动绕开的政治经济命题。对执政党而言,现在打出这张牌正是时候。他们不怕自己的国家像西方媒体炒作的那样,成为“第二个津巴布韦”么?不怕“土改”引起人道主义危机和国际制裁么?答案是:不怕,也不会。

首先,站在南非的角度,津巴布韦的“土改”政策仅仅是导火索。西方无法容忍穆加贝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国际制裁与封锁迫使津巴布韦更加依赖外援;津巴布韦本身经济底子薄弱,缺乏造血求存能力;以及激进政策在当时招致以南非为首的邻国警惕和疏远,才是让津巴布韦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更何况,重新分配后的农场以及在津巴布韦农业部主持下新建设起来的农场就都是失败的么?当然不是。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进入2000年以后的无偿征地、“土改”政策执行过程中,津巴布韦整体农业生产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都保持了基本平稳状态,甚至其GDP占比在2005至2006年间一度接近1995年的历史峰值。由黑人经营的生产性农场在整体生产上仍然沿袭白人农场传统,基本保持生产水准,也与美国先锋这样的粮食寡头企业在供销两端有着密切而成功的合作。事实上,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至2008年的世界食品危机,对本就脆弱的津巴布韦经济造成打击,才加剧了国内恶性通货膨胀。

通过回收土地,津巴布韦政府在形式和法律上完全控制国家矿业储备和资源,国有矿业资源为国际社会唯一认可的商业担保,在过去10年中对津巴布韦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故而,对南非执政党来说,无论从政治实际、去殖民化下的种群情感,还是经济实惠的角度来看,都不会认同所谓“下一个津巴布韦”的说法。

其次,南非有“我们不一样”的底气。南非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以及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接入。南非是个在地缘上无法真正被封锁,只能与之合作的国家。作为非盟领头羊、金砖国家成员,同时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任何西方封锁或者所谓制裁,只会引起南非在政治、经济上顺应“一带一路”继续和中国加深合作。

南非农林渔牧业产业结构合理,矿业资源潜力巨大,战略资源深厚,整体上更具生命力。通过“土改”,能将更多优势资源集中在国家控制下,在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博弈中给予南非政府更多话语权。当前世界正值资源、市场、劳动力紧缺之际,非洲作为人类未来50年的市场、劳动力及资源储备综合地,势必迎来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机遇点,这个机遇是外界推向非洲的,而南非本身的综合优势保证它势必在这个机遇点上占据先机。因此,即便“土改”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引起短期波动,可以预见在大环境的推动下,南非也能够迅速回暖,并且重建自身经济秩序。

南非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产业链条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大型白人农场主早就在资本布局上实现了国际化,并通过股权激励、政商合营等多种形式形成了确保自身利益的多层保护,同时他们还深入控制种子供应、畜牧育种、大宗收购、屠宰加工、出口外贸、羊毛交易以及期货市场等农业链条上下两端,占据扼守产业咽喉、直接控制定价权的产业战略点。对他们而言,“土改”政策难以触及其核心利益。

南非的“土改”是有法理依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世界白人左派思潮下的政治正确相呼应,对右派阵营所代表的跨国资本势力也不会有实际伤害,甚至局部还创造了新机会。可以预见,西方国家除形式上给予“谴责、抨击、开辟避难通道”以外,不会有实质上的制裁和封锁。

以ABSA(苏格兰巴克莱下属)、FNB(印度FIRST RAND下属)为代表的南非私有银行,近期都在实际操作中放松了对中小黑人企业购买土地的贷款风险评估,加大了对其收购优质白人中小农场的资金支持力度。这表明国际资本对未来南非土地作为优质储备资源的真实信心。同时,如果未来出现大规模农场经营失利,这些土地资源将会迅速回到国际金融集团的实际控制下。虽然现在南非作为新兴主权国家基金在国际市场上被大规模做空,但从这点上看,国际资本对南非本身的潜力和资源优质程度是有高度认可和长线看好的。

真正会受到冲击的是以阿非利加族群体(包括白人及操阿非利加语的混血人群)为中心的中小农场主。他们无论在历史传统,还是经济、政治上,都属于相对孤立的绝对少数族群。而过去10年黑人新农业建设的事实证明,新进入的非洲裔农民在生产能力甚至管理能力上,并不逊于这些白人农场主。

南非敢选在这个历史时期举起“土改”的大旗,是有十足把握、信心和保障的。更何况,津巴布韦当年的情况和南非今日没有可比性。南非“土改”可能会成为其大变革大调整中的阵痛,但是打好“土改”这张牌,新南非的未来可期。(作者刘钊轶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执行主任)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