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整治归来,出行安全需要齐心共治

2018-09-17 09:50:39来源:光明网
字号:
摘要:经历过多起命案之后,滴滴或许再也没有试错的余地了,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

温州顺风车命案后,滴滴启动全面整治,先是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9月8日至15日深夜11点到凌晨5点,停止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服务。在深夜出行整治期满后,滴滴于昨日晚间发布了初步整治情况暨恢复深夜服务的通告,同时开始执行深夜运营规则——快车(含优步、优享)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23:00-5:00)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

通告对于整治情况进行了粗略的披露。比如录音功能已经覆盖78.9%的订单;698万乘客添加了紧急联系人;司机安全培训考试99.3%的通过率;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它目前的点赞数已经破10万+,足见滴滴所受到的外界关注度有多高。

不过通告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一键报警上线,但“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将信息自动同步给警方”。滴滴有独立的数据库,但公民信息在各地可能是条款分割状的,再者以目前很多地方的警力配套看,接收到乘客的一键报警后,也未必能达到实时出警的水平,所以暂时无法同步可以理解。但是滴滴之外的责任部门,也要全力而为,扫清壁垒,不能因为可能因此承担部分出行安全责任而推诿,延缓信息同步的进度。

2017年滴滴的年订单量高达74.3亿笔,占绝对主导的市场渗透率要求它必须担负起守卫出行安全的责任,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过去一段时间,舆论聚焦于滴滴,滴滴迫于压力而下线顺风车业务,同时暂停深夜出行,对滴滴的业务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至于乘客,打车难再度回归让出行体验变得糟糕,这说明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理,对谁都不会有利好。

当然也得看到,在“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关于出租车拒载、漫天要价,以及黑车泛滥的报道多了起来。围绕滴滴的讨论,也不像命案发生时那样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这种局面可以预料。相对于出租车和黑车而言,滴滴的存在,至少能形成竞争和制衡。失去竞争,行业独角兽滴滴可能在安全保障上降格,漏洞衍生命案;失去竞争,卖方市场下的出租车,自然重新掌握话语权,没有改善出行服务品质的动力。

滴滴叫停深夜出行,打车难回潮,风波发展至今,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出行安全保障最终得纳入到供需关系下考量。换句话说,滴滴作为市场主导者,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但出行领域安全规范,还需要协力共治。

规范网约车,改革出租车,打击黑车,这些手段一个都不能落下。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年滴滴因为准入限制业务收缩,出租车依靠垄断身份,重新获得市场加持,打车难再现,也是出租车改革陷入停滞的产物。不论如何,对滴滴的整改最终是为了确保出行品质,如果出租车因此成为大赢家,并降低服务水准,广大乘客将成为最大受害者。

对于滴滴而言,在整改之后重新回归,正如它自身在通告中所言,“保障司乘安全依旧面临较大挑战”,但经历过多起命案之后,滴滴或许再也没有试错的余地了,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希望舆论容忍的限度能够倒逼滴滴,从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时刻紧绷,全力确保乘客安全。而基础保障乘客出行权益的考虑,对出租车和黑车的治理,也该走向深入。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