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方案相互抄袭:不重治理重表面文章是病,得治

2018-10-19 16:18:00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摘要:地方政府本身应该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建设,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切实强化环境治理。

10月18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北省委、省政府进行督察整改“回头看”反馈。督察指出,河北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试点整改工作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门督察整改态度仍然不够坚决、责任落实和措施推进仍然不够有力,甚至存在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廊坊市固安、永清等县制订的整改方案照抄照搬、敷衍应付;唐山市高新区和芦台经济开发区整改方案除个别地名人名外,其余内容完全一致,明显相互抄袭。

严肃的整改方案,居然照搬照抄,内容完全一致,这让很多人惊掉了下巴。不仅质疑地方政府整治环境的诚意,也不免多有焦虑:照这个样子去治理,能行吗?

督查组“回头看”反馈,不留情面,刀刀见血,直指沉疴,令人称快。在当下,尽管不少企业仍是环境违法的主体,持续挑战着区域环境的承载力,但也不必讳言,环境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仍在于地方政府的认知与执行力。是不是真的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不是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是不是主动施策而不是被动敷衍,并不难理清。

从反馈的情况看,除了照搬照抄整改方案外,还有很多“奇葩”事。比如,发现问题较多、整改任务较重的保定市,自2016年督察反馈以来,始终未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就督察整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尽管开会并不一定是领导重视的唯一表征,但不开会则很有可能意味着无视与忽略。又如,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年年喊,然而,沧州、石家庄一些县市仍大量抽取地下水,而水利部门无动于衷。此外,一些污水处理厂“空转”、污水直排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落实等问题,均十分严重,多地河长制形同虚设,似乎在河道附近立一块公示牌,任务就算完成了。

所有这些问题,看上去表现在一个个的“点”上,实则反映出一个地方整体的治理决心与治理能力。也即,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如其在大会上的慷慨表态那样,真正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第一要务,周密谋划、主动施策,更多是对上采取敷衍、应付策略,对下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对污染的宽容放纵作为谋求地方经济发展的筹码。

以滹沱河沿线污染为例,沿河各县的集镇村落既是“小、散、污”企业的聚集区,也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多年来都喊着要转型升级,但效果并不明显。根源正在于,这些污染企业已经与地方政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关联,政府不仅完全缺乏治理的主动性,甚至在以往的报道中,出现过在上级来督察时为企业“通风报信”的案例。

事实上,河北省也注意到这些问题。据通报, 截至2018年8月31日,督察组交办河北省的4721件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3728家;立案处罚640家,罚款4677万元;立案侦查58件,拘留106人;约谈114人,问责613人。

大面积的处罚和问责,确实可以惩戒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也会传导给地方政府以强大的压力。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外部压力之外,地方政府本身应该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建设,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切实强化环境治理。

类似“主动性缺失”的情形,也并非仅河北一地。这也是当前整个环境治理的关键性症结。很多地方政府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如何治理环境上面,而是更关心如何做好表面文章,如何侥幸过关,如何缓减环境压力等等。实话说,这也是一种“治理之霾”,亟待彻底澄清。惟有政府主动作为,才有可能清除环境沉疴,还民众以蓝天碧水。(任君)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