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韩国总统府青瓦台。
最近,青瓦台火了。据报道,2017年8月起,不断有人冒充韩国总统文在寅和青瓦台高官进行电信诈骗,直到青瓦台发言人金宜谦不得不公开表态,此事“令人费解、荒谬至极”,并提醒民众提高防范意识。
冒充总统行骗还能屡屡得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观察韩国的经济发展轨迹和历史文化传统,就会发现,这些骗子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摸准了韩国民众的社会心理。
总统
在一起诈骗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冒充文在寅向多名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人士发送短信,要求对方“帮忙”。不怪有人会入套,因为总统出事儿在韩国实在太正常了。在韩国,总统可以说是个“高危”行业。从李承晚到朴槿惠,韩国历届总统鲜有得善终者,有的接受司法审查,有的被赶下台,有的流落他乡,有的被杀,还有的自杀,坊间甚至流传“青瓦台魔咒”。
韩国总统频频翻车的原因很多,权力垄断就是其一。韩国现行的政权机构是基于1987年民主宪法规定的“八七体制”,这是军政府和民主化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所设计的三权分立与西方并不完全相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统可以通过对总理、长官等的人事任命,对所属政党形成有效控制;当执政党是国会多数党时,总统就间接对国会形成了强大威慑。这种制度设计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并不稀奇,当权者周围亲信可能会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一朝上台,疯狂打击报复对手,把公器当作权斗和谋私手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财阀
据说,韩国人自出生后就避不开三样东西:死亡、税收和三星。这反映了三星集团在韩国社会中的重要影响。除了国人比较熟悉的三星电子,三星集团还涉足汽车、造船、化工、地产等数十个行业,几乎覆盖了韩国人的衣食住行。
财阀集团高度影响韩国经济。2017年,包括三星在内的六大财阀营收占韩国GDP超过60%。依赖财阀的经济成长模式使得各财阀与韩国政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媒体披露的前总统朴槿惠与三星李在镕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见,政经勾结已经是韩国社会的常态。
但从历史上看,财阀集团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功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强力推动出口导向和重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政策。通过产业保护、利率改革、直接补贴等方式为大企业提供政策、外汇等多方位支持,使得这些企业发展成为垄断经济命脉的财阀集团。在开创了所谓“江汉奇迹”的同时,也使各财阀高度卷入政权,为政商谋取私利提供了巨大空间,埋下了制度性腐败的种子。
在另一起报道的诈骗案例中,嫌疑人自称与青瓦台政务首席秘书韩秉道关系密切,谎称韩秉道正在帮助他收购一处度假村,从受害人手中骗取4亿韩元。或许诈骗者就是抓住了政经勾结,这一韩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病。
人情
在东亚文化圈中,现代化的韩国社会鲜明体现了东西方两种文明的融合。一方是根植于农业经济的儒家文化;一面是生长于商业社会的西方文明。重宗法、辨亲疏的人情法则与重程序、讲契约的规则意识共同影响了韩国国民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看似矛盾却又合乎情理地混合成韩国老百姓的为人处世模式。于是,在公共领域,韩国老百姓极力倡导民主和平权观念,监督政府、呼吁廉洁,韩国历次针对总统的示威游行就是例证。在私人领域,则更加注重等级格局和尊卑关系,迷信权力与人情。
在诸多人情互动模式中,以地缘、血缘、学缘等为枢纽的派别主义鲜明显示了韩国文化特征。这体现在其中一起诈骗案例中,犯罪嫌疑人自称与青瓦台秘书室室长任钟皙是“熟人”,向受害人索要3000万韩元,号称用以帮助对方的母亲出狱。高官、熟人、血亲,几个要素齐备,正好切中心急如焚的受害者心理。
无论是财阀驱动的经济发展还是东西方杂糅的意识形态,都融入到韩国的政治与社会结构中,成为韩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官商裙带、人情关系等顽疾不除,韩国政坛深陷各类麻烦的案例也就屡见不鲜了。无论是“荒谬诈骗”,还是“闺蜜干政”“贪污受贿”,青瓦台一再焦头烂额所暴露的韩式民主弊端,值得多多反思。(人民日报海外网 王法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晓玲为本文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王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