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包炸弹、惊魂枪击,美国政治暴力正撕裂社会

2018-10-29 17:09:3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伴随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出现,美国社会中同质性阵营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越来越强,而异质性阵营之间则变得越来越水火不容。

祷告_副本.jpg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7日,美国多地,犹太社区的成员参加烛光守夜活动,纪念犹太教堂枪击案遇难者。(图片来源:中新网)

美国人还没来得及为连环邮包炸弹案嫌犯落网松一口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又上演惊魂枪击案。当地时间10月27日上午,匹兹堡一座犹太会堂发生枪击事件,导致11人死亡、6人受伤。在美国枪击案已经频繁到不足为奇的情况下,此次枪击案仍然透露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枪手罗伯特·鲍尔斯开枪时高喊的“所有犹太人必须死”,深深刺痛了人们的神经。美国反诽谤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将匹兹堡枪击案定性为“美国史上最严重的反犹太袭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其为一起野蛮、骇人听闻的反犹太主义罪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声明谴责反犹太主义。

如此严重的反犹太袭击发生在美国,的确让人大跌眼镜。且不说二战后反犹主义在世界上早已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就单从美国说,反犹主义绝对位居美国主流社会(尤其白人群体)“政治不正确”榜单的前列。美国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如欧洲那样的制度性反犹主义,即便是在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过反犹主义浪潮,但那也是陈年旧事了。

早在20世纪中后期,犹太人就爬上了美国社会阶梯的顶端,成为融入美国社会的族裔群体典范。宣称犹太人“控制”华尔街、“统治”好莱坞、“操纵”美国新闻媒介的说法或许言过其实,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任何质疑或批评犹太人或以色列的言论在美国都属于极度敏感的话题,就在10几年前,美国前总统卡特、著名国际政治学家米尔斯海默等人就因为著书抨击以色列政策或以色列游说集团而深陷舆论旋涡,被“反犹主义”的指责搞得灰头土脸。

然而,情况在这几年有了很大变化。反诽谤联盟针对全美反犹事件的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全美共发生了1986起反犹事件,与2016年相比激增了57%。这个数据刷新了两项记录,一个是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单年涨幅;一个是反犹事件自2000年以来首次覆盖全美各州。匹兹堡教堂的枪声,让美国人悚然惊醒:反犹主义正在美国死灰复燃。

那么,长期隐匿于边缘与阴影中的反犹主义,是如何走到美国社会台前的?这背后的逻辑,与当前美国政治中让人耳熟能详的一串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民粹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反移民,等等。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驱动鲍尔斯作案的最直接诱因,是他认为HIAS(希伯来移民援助协会)“喜欢带来杀死我们人民的侵略者”。在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那里,“为平衡美国白人数量,向美国引进大量非法移民”,就是针对犹太人的一种常见谣言。目前正在向美国进发的中美洲“大篷车难民”,就被造谣者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犹太人的资助扯上了关系,反移民和反犹主义因仇恨而形成了“合谋”。

反犹主义的抬头并不是孤立事件,它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又一个例证。伴随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出现,美国社会中同质性阵营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越来越强,而异质性阵营之间则变得越来越水火不容。2016年大选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敌意,一些政客靠煽动美国社会不断淤积的怨恨渔利,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美国社会的仇恨和极端情绪被一再推高。在日益毒化的社会氛围下,政治暴力不断蔓延,美国走向“新内战”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海外网评论员 毛莉)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吴正丹、毛莉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