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就被外媒唱衰?民营经济要变压力为动力

2018-11-05 16:54: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确定性政策预期下,中国企业家群体必将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推动民营企业迸发更大创新创造活力,赢得世界尊重、赢得事业辉煌。

座谈_副本.jpg

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据新华网)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直言不讳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系统阐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纾困之策,引发海外舆论高度关注。

大多数海外媒体对讲话表示高度赞赏,普遍认为“把所有问题都说清楚了,把要出台的具体措施也讲明白了”,对在“国进民退”和“退场论”风潮中正胆战心惊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来说,“这次讲话确有如沐春风之感”,“极大缓解了社会焦虑”。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少数外媒一味抓住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大做文章,唱衰中国经济。

事实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发现找到社会和政策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迅速给出解决措施,恰恰是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利好和有力支持。在此之际,民营企业家特别需要坚定信心、用好政策、脚踏实地,变压力为动力,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再创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新的辉煌。

一是要在政策帮助下坚持向市场要资源、要发展,开创可持续的未来。十八大以来,中国以“永远在路上”的冷静清醒和坚韧执着,坚定不移地开展了反腐败斗争,依靠严格监督、严肃执法、严厉惩处,提升腐败违法成本,打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同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形成透明、法治、公正、高效的商业生态,营造遵纪守法和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持续的反腐败斗争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极大压缩了权力、政策套利空间。近年来可以看到,很多利用权力、政策套利的企业,“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当前民营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那个“靠政策配置资源、赢得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民营企业家们应准确把握和利用当前各种纾困政策,关键是要在政策帮助下向市场要资源、要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不断壮大和保持基业长青。

二是要在新常态下树立“慢慢变得富有”的复利思维。1978—2017年中国经济40年复合年均增速高达9.3%,完成了从以卖方市场为主到以买方市场为主、从以趋势性机会为主到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的重大转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了中高速增长,即经济扩张速度放缓,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市场优胜劣汰加剧,“敢干就能赚钱”“躺着就能赚钱”的发展阶段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当前一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偏离主业、盲目扩张、高额负债而遭遇流动性困局和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民营企业家对“新常态”要有“心常态”,必须抛弃“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利息高投什么”的机会主义倾向,学习巴菲特“慢慢变得富有”复利思维,坚守实体产业、重拾工匠精神、克服急功近利,沉下心去打造“百年老店”,用坚守和品质穿越经济和金融周期性波动。

三是要开发好国内市场,更好撬动国际市场。中美贸易摩擦、国内经济下行虽然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好消息是,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万亿美元、美国5.75万亿美元,二者已非常接近,美国华盛顿邮报甚至预测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有望在今年就赶上美国。事实上,无论是中国人在全球各地“买买买”的购物狂潮,对消费电子与汽车等消费品的频繁更换,还是拥有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丰富应用场景,都表明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巨大需求空间,创新引力有待满足和挖掘。考虑到全球处于经贸规则重构周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民营企业家需要重新认识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内产权、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市场机制的建设完善,挖掘巨大国内市场所蕴含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的巨大能量,加快完成从国内生产优势到国内市场优势的升级,以国内市场撬动更大的国际市场,勇于引领全球创新与产业的发展。

四是要保持乐观态度,更要坚持脚踏实地的精神。10年前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谈到 “斯托克代尔悖论”的故事时表示,“不能把信念与原则搞混,信念是你一定会成功——这点你可千万不要失去了——而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现状中最残忍的事实,无论它们是什么。”对当前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既不要被眼前的逆境所困扰,又不要幻想很快出现奇迹。坚持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引领创新实干,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中国企业家群体是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探索中成长起来的,具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自学习能力和战斗力。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确定性政策预期下,中国企业家群体必将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推动民营企业迸发更大创新创造活力,赢得世界尊重、赢得事业辉煌。

刘国宏,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所所长,海外网特约评论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吴正丹、毛莉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