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差1毫米都不行,年轻人择偶“不将就”

2018-11-14 13:47:4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择偶标准是走向婚恋的引导,而不能成为自我孤立的“隔离带”,毕竟,爱情和婚姻需要培养与呵护,需要拿出向前一步的勇气和相知相爱的耐心。

资料图:在杭州举办的单身男女相亲活动(图源:视觉中国).JPEG

资料图:在杭州举办的单身男女相亲活动(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一场相亲会上,一名男青年在谈论自己的择偶标准时,要求对方学历本科以上、身材瘦高、多才多艺等,并表示身高在1.63米是底线,“差1毫米都不可以”。面对如此精准的标准,有网友表示标准过于严苛,也有网友表示,择偶关涉人生幸福,标准马虎不得。

恋爱和婚姻一样,诚然需要一定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即使买东西都会精挑细选,更何况是寻找生活伴侣。如今,我们的社会日益开放多元,个人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自己的择偶标准无可厚非。事实上,更多青年男女有了较为明确的择偶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些年轻人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关于婚恋问题的考虑越来越全面细致。

古代社会,多数人不能自由抉择自己的婚姻,只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下,配上“门当户对”的伴侣。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在走进婚姻的大门时基本没有爱情可言,甚至此前互不相识。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旧的思想枷锁被打破,青年群体逐渐开始自由婚恋。如今,青年群体择偶追求更多的是“三观”相符,而不是凑合度日;更在意的是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将就”也成为了青年婚恋的口头禅,青年拥有明确的择偶标准也是理所应当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常常深埋于工作和事业中,缺少与异性沟通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面对他人的关切,看到同龄人谈婚论嫁,单身青年内心很容易陷入焦灼状态。对婚恋的渴望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制定细致的择偶标准,希望能够按图索骥,一下子找到最匹配的那个ta,避免在情感上走弯路。

在看到年轻人择偶观走向精准化的必然性时,也要看到,一些人由于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严苛的择偶标准往往让他人望而却步。有的人关注收入,有的人强调外貌,也有的人重视家世,将择偶标准化作一条条冷冰冰的指标,最终会使对另一半的期待成为束缚自我的执念。

择偶标准重要,但最根本的是情感的共鸣。夫妻情侣并非天生相配,而需要在相处中不断磨合,需要双方共同经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如果仅是依靠制定好的择偶标准,用量尺式眼光严苛地测算每一个人,就会将婚姻物化,恐怕很难找到最终的情感归属。

当前,因爱结合早已成为社会主流的婚恋价值观,择偶标准尽管是理性思考和选择的结果,但最终引导人们走向婚恋的是情感。因此,人们应该认识到,择偶标准是走向婚恋的引导,而不能成为自我孤立的“隔离带”,毕竟,爱情和婚姻需要培养与呵护,需要拿出向前一步的勇气和相知相爱的耐心。(人民日报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孟庆川、毛莉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