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架起“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

2018-11-15 17:24:0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大到机械设备,小到柴米油盐,伴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给“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民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11.14中欧班列24_副本.jpg

西安新筑车站(图源:光明网)

千年驼队通西域,中欧班列架金桥。11月14日,“‘一带一路’这五年”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在陕西西安举行。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着中欧班列(西安)的发展,其变化更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加固比坦克还好”

2013年11月28日,新筑车站开出首趟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亚班列。在随后的五年里,从新筑车站开出的中欧(亚)班列数量不断增加,从早期的一周一列到现在的一天三至四列,开行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截至10月30日,2018年全年中欧班列(含中亚)开行数量超过1000列。陕西开行的中欧(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可至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德国、芬兰等多个国家,基本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可以说,陕西开行的中欧班列已成为全国开行频次稳定、线路密集、重载率高的班列,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自2013年以来,陕西开行的中欧班列已安全运行1000余天。保证不出问题已刻在开行中欧班列员工的脑海中。新筑车站站长张义感慨道,开行第一趟车很辛苦。当时为了运送整套石油钻井设备,20余位专家学者奔赴庆阳油田亲自勘测,制定装载加固的方法和标准。当时的装卸工说,“这车(货),我们装载加固比坦克装载加固还好,它就算翻车了,货也不会掉。”

频繁的班次、密集的线路、安全的货物保障,使得中欧班列受到企业家的青睐。同时,相较海运,中欧班列可以降低物流时间成本,甚至能节约近一个月时间。这些优势吸引了众多省内外企业家,其装载产品也由“陕西制造”,到如今吸引大量的外地货源积极上列。新筑车站也由原来的四等小站,变成中国内陆地区出口货源的集散中心。

曾经驼铃声声,今日汽笛呜呜。被称为“一带一路”沿线上“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撑架起“丝绸古道漾箫笙”的今日繁华,将西安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助力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引领区域大物流格局优化。

物美价廉让百姓获益

大到机械设备,小到柴米油盐,伴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给“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民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优质小麦、油菜籽的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对此深有体会。

具有世界“潜在粮仓”之称的哈萨克斯坦地域广袤,适合种植各类作物。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裁刘东萌表示,哈萨克斯坦出产的粮食品质较高,再加上中欧班列运送所能节约的成本,物美价廉的产品实实在在让百姓获益。此外,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带动了当地就业,也为当地引进了新农业生产技术。据悉,在当地每个粮库可解决20多位当地人就业,每年可为当地政府创收4500万元。这正是“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精神的生动写照。

可以说,陕西中欧班列立足陕西省“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质量,在为中国老百姓带来方便实惠商品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的造血功能。随着中欧班列的运行和发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积极成效。正如美籍学者乔斯林·艾肯伯在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上所言,从“一带一路”上看到的是团结,是让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在她眼里,“一带一路”最大的意义便是凝聚世界各国人民。

西安变化折射中国变化

处于中国大陆几何中心的西安,着力发展“枢纽经济”,不断加快对外开放脚步,打造“陕西名片”。西安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的变化。铁路是道路相通中重要的一环,中欧班列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正反映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姚培生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世界也在走近中国。现在是物流走上快车道,希望以后有更多人能来到西安。如果能有更大人流,中国对外开放便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人民日报海外网 戴尚昀)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吴正丹、毛莉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