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为什么觉得2018年“有毒”

2018-11-21 08:22:06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宣布搬迁大使馆到耶路撒冷、支持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继续非法占领,则进一步影响着中东本已脆弱的和平氛围。

日前,英国《牛津词典》选出了2018年的年度词汇——Toxic(有毒害的)。牛津大学出版社根据“牛津词典新词监控语料库”对当年英语词汇趋势进行跟踪、筛选出候选词汇后,由公众投票产生年度词汇。牛津年度词汇的一大特点是,它能够反映出在这一年里,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以及社会思潮和社会情绪的变化,比如2016年选出的“后真相”(Post-truth)和2017年的“青年震荡”(Youthquake)。前者与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有关,后者则展现出了在“后真相”时代,年轻人的行为或影响力带来的重大文化、政治或社会变化。可以想见,Toxic代表了整个英语世界对2018年最直观的感受。

那么英语世界的人们为什么认为2018年是“有毒害的”呢?

在美国,赶在中期选举前,美国领导人利用行政和立法优势,将其政纲内最主要的几大类逐一兑现或部署。通过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制裁伊朗,美国方面的做法使得本已降温的伊朗局势再度升温。而宣布搬迁大使馆到耶路撒冷、支持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继续非法占领,则进一步影响着中东本已脆弱的和平氛围。

当然,被“毒害”的还包括西方的传统盟友关系。美欧之间纷争逐渐明朗化:从对伊核协议态度到对俄立场、从F35或阵风战机的采购之争到贸易争端,无不在向世人证明,西方世界已非铁板一块。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在年末提出自主防御的欧洲军设想,也是对被“毒害”的北约盟国关系的一种反弹。

美国在中东的支柱级盟友沙特也不遑多让。在西方媒体看来,沙特竟然在主权国家土耳其的领土上,以残忍手段杀害一名记者,并长时间抵抗国际社会的诘问。嘴硬的结果则是进一步“毒害”现代社会的法治与公义。

在经济方面,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无疑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美国通过操弄汇率工具,试图大量吸收外国资本进入其国内。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国内法设置各种障碍与门槛,在全球范围内按亲疏远近,将正常的人员流动、贸易和物流分成三六九等。可以说,并没有体现其宣扬的公平公正原则。

除了政治经济的“毒”,今年还有一“毒”——加拿大不久前宣布“大麻合法化”。虽然带有某些限制,然而此戒已破,该国无论如何确将成为瘾君子的天堂。纵有各种言之凿凿的诡辩,但医学界、禁毒界早已证实大麻对人体的毒害、对社会的危害。

然而,加拿大恣情地沉醉于某种虚幻的自由主义情结中难以自拔。“毒害”着自己的国民,某种程度上,也“毒害”了国际社会对大麻这种“门槛毒品”严重性的认知。作为西方大国之一的加拿大可以说给世界树立了不好榜样。

如此看来,今年的牛津年度词汇Toxic,确属实至名归。与去年反映成长烦恼的“青年震荡”相比,今年世界的口味重了不少。(作者王烜是华林开元智库秘书长)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