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报10倍!泉港碳九泄露事故背后的“事故”

2018-11-26 17:16:3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和公众、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让接受监督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出现问题时,警惕、隐瞒甚至打击监督。

C8D0AC4EABCC9AE0AEAFB396DF23DBC9F780F16A_size85_w1080_h720.jpeg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现场

11月25日,福建省泉州市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处置和事故调查的最新情况进行通报。根据通报披露的数据,此次事故共泄露碳九达69.1吨。而在半个月前的11月4日,泉州市泉港区环保局通告的数据仅为6.97吨。从事故发生到事故程度最终确认,真实数据竟然用了20多天才得以展现在公众面前。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移动互联网时代,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实难以掩盖。这么浅显的道理,涉事企业和当地管理部门应该明白。然而,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涉事方做法却是不断隐瞒真相,企图减少甚至是逃脱罪责。

11月4日,事件发生不久,泉港区环保局发布通告表示已及时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各项指标已达到安全状态。然而,这一表态,却和当地居民的实际感受存在着明显差异。公众的质疑和恐慌通过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开始传播,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11月8日,泉港区环保局再次发布通报表示,泉港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各项大气指标已恢复正常,并持续改善向好。但当日在事发海域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表示,仍能闻到比较浓的异味,感到喉咙难受、胸闷,受影响的患者仍在医院就诊。

实际上,从11月8日开始,泉州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人们想着事件总算是回到正常轨道上来,真相将陆续揭开。这个当中还有一段插曲,一位调查事故情况的女记者被“精准抓嫖”,再次引发社会轩然大波。尽管当地及时澄清了情况,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但公众的负面情绪再次被引爆,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了极大挫伤。

如今,泉州市公布的最新事故调查情况,显示了当地政府对事故处理的诚心和决心。涉事企业订立攻守同盟,对泄漏量进行严格保密、统一口径,通过精心掩盖、移花接木等手段少报数据等行为也被公之于众。事故处理非常重要,但我们也需要对事件过程中的舆情关切进行有效引导,瞒报与掩盖,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的。

无论公众还是媒体,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找茬,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引导舆论认识。但显然,此次涉事的部分单位不仅忽视公众和媒体监督,甚至将监督看作洪水猛兽,心理上有恐惧,行动中有警戒,以为耍些手段就能蒙混过关,殊不知是欲盖弥彰,引发公众不断质疑,舆情不断发酵。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突发事件不仅考验着应急处理能力,更考验着现代治理能力。在现代治理能力中,完善权力监督是一项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和公众、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让接受监督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出现问题时,警惕、隐瞒甚至打击监督。在泉港碳九泄漏事件中,当地政府应该充分感受到了“舆论压力”,但压力正是动力,是改善问题的契机。希望有关方能明白,我们虽然无法完全防止突发事件,但面对监督时的愚蠢心理和行为却可以杜绝。(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孟庆川、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