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学生的兴趣当是施教“风向标”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2019-03-13 13:44:16

据中国网报道,近日,一份来自武大附中的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刷爆朋友圈,在网上引来几百万人次关注,该试卷打破一般试卷的严肃印象,每道考题都以诙谐的“段子”形式引入,让网友直呼:“各位同学有墙的扶墙,没墙的扶一下老师。”

“段子”原本是相中的一小节、一小段或一个包袱,现在段子却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在生活中被通俗化,日常一个段子脱口而出既表达了想法更活跃了气氛。然而,谁也想不到段子竟然会出现在试卷上。“地球在流浪,学习不能忘”,每道考题都从“段子”开始,让人出乎意料。这套试卷走红网络,恰恰是因为触碰到了孩子们的敏感点,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可见李老师为此下了一番苦功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以化学为例,化学常被人们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其中涉及大量的方程式和定义,例如:伯努利方程、卡诺循环、质量守恒定律等等。既然这些方程式抽象琐碎又枯燥无味,那么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做到熟练背诵,再通过大量做题加强理解,把“前戏”做足才能融会贯通。但是,由于前期过于乏味,总会导致部分学生一时难以入门,甚至产生严重恶性循环,越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学。初中时候,一些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元素表时,通常会将“氢氦铝铍硼”改为“氢氦驴屁蹦”,这小小的变动效果却总是惊人,诙谐幽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容易让人形成记忆。由此可见,施教过程中老师当为学生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当中,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把握好学生兴趣的“风向标”。不同时代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有所不同,施教也不能总搞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要做到与时俱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凭借对古诗词的独到见解以及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为网红教授;复旦大学哲学教授陈果,将妙语连珠的思修课拍成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更登上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新颖的教育模式基于对所教学科的独特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合理施教的基础上敢于大胆推陈出新,创新教育模式。

把握住学生兴趣,冲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敢为人先,是对教育的尊重。相信绝不会始于“段子试卷”,止于“段子试卷”。(文/小豆丁)

责编:刘思悦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