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是时候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规行为“出手”了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2019-03-13 14:13:27

timg (2).jpg

资料图:斑马线上的行人 (图源:视觉中国)

据人民网报道,2019年3月1日起,山东《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跨隔离栏;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通行等行为,将成为重点整治内容。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为了规范机动车行车秩序,更为了保障机动车司机和其他行人人身安全,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监管。国家出台交通法律法规,交通监管部门大力查处,多媒体视频、顺口溜、条幅、海报等均成为提醒司机师傅安全驾驶的宣传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机动车驾驶员起到了有效的敦促和监管的作用,也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在我们的社会中,马路上不只有机动车,还有多种非机动车和行人,我们在对机动车进行规范和监管的同时,似乎忘却了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有效监管。

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并非是机动车的全部责任,有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的。摩托车、电动车的逆行、突然变道、抢占机动车道和行人的闯红灯、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成为了更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由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防护设施简陋甚至没有防护措施,以至于车祸的发生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伤害有时是致命的。

很多时候,与机动车相比,非机动车和行人更多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再加之它们并无过多防护措施,遇到交通事故受伤害更大,就容易给人“是机动车的责任”的误导,从而使人们更加关注对机动车的管制力度,从而忽视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责任。

违反交通法律法规会引发交通事故,对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其本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在全国各个大小城市中,闯红灯是一项屡禁不止的违规现象,行人们往往聚集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无视交通信号灯,行人队伍仗着人多势众,往往闯得“义无反顾”,让机动车无可奈何。长此以往,行人们养成了不文明的坏习惯,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不文明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这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无关系。各个行车路段和路口均装有联网摄像头,专门针对于机动车的违规违法行为,并会予其扣分和罚款的处罚。但法律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行车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却没有过多的硬性规定,原本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不规范行为整治力度就不够,“有幸”被抓住最多只是一顿批评教育,不痛不痒。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行为同时加以规范,尤其是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监管。第一,要完善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出行的法律法规,不留法律空白,并且规定非机动车驾驶员和坐在非机动车上的人在驾驶非机动车时必须佩戴头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第二,加强可以人脸识别的高清摄像设施的硬件投入,合力运用高科技进行辅助监管。第三,要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处罚力度,加大其违法成本,必要时可以采取违章曝光、单位通报批评的手段,必须让违章人员从心里对其加以重视,让违规后侥幸未造成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也能感觉到“疼”。

文明行车、文明出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加大对文明出行的宣传力度的同时,可以引导和鼓励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文明出行的思想教育,必要时可以将文明出行纳入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运用多种手段规范文明出行,以硬性手段“强迫”人们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出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关乎自己的人身安全,还关乎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它理应被主动遵守施行,因为任何被动的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必须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把“不敢违”变成“不想违”,标本兼治。只有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我们的社会的文明程度才会前进一点,我们才会离和谐社会更进一步。(文/李畅)

责编:刘思悦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