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图片来源:新华网
“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达成一个全面、高水平、互惠的协定,对三方都有好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5日在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时作出上述表态。
自2002年提出构想、2012年正式启动谈判以来,中日韩自贸区已经走到了第17年。构想中的中日韩自贸区涵盖15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美元,一旦成为现实,将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2018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达成共识,提出要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引领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今年两会,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今年将召开三次中日韩谈判牵头人会议,并且下一轮的谈判很快会在日本召开。
实际上,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结构和经贸关系,决定了三国具备携手合作、共建共赢的条件。在贸易上,2017年中日韩对外出口之和约占东亚地区总出口的70%,进口占67%,且三国在东亚区内贸易占比接近60%以上;投资上,中日韩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约占东亚整体的40%,对外直接投资之和占东亚对外直接投资的68%;在经济结构上,三国产业发展各有优势,建立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产业间互补性。一旦自贸区建成,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壁垒就会消除或降低,有利于区域内各类资源地合理配置,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各方得益”。
同时,中日韩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第十一大经济体,GDP总量占全球20%以上,占亚洲70%以上,三国携手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将向外界传递出三国坚决支持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反对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
今年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的第7个年头,也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20周年,中方将在今年担任该机制主席国。经贸关系作为中日、中韩关系的“压舱石”,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一步密切三方经贸合作,对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也将具有重大意义。(海外网评论员 聂舒翼)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聂舒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