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到欧洲的时间减少13天,这条航道为何重要?

2019-04-24 15:59:4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应加强与俄罗斯在北极气候变化、海冰预测、极地导航与破冰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极地通航能力,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截图.png

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林生出席海外网智库论坛。(海外网 唐哲 摄)

海外网4月24日电 (戴尚昀)4月24日上午,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海外网智库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起点与新机遇”。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林生从北极航道的开通切入,介绍了中国关于北极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进展。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的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也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冰上丝绸之路”可以为地区互联互通带来更多机遇。杨林生表示,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正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北极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以下为杨林生主旨演讲摘编: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北极航道逐步开通,北极资源开发潜力增高,相关利益国纷纷调整北极战略,北极地缘环境正发生显著的改变。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其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疆域,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随之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环北极国家以及域外大国纷纷更新或出台北极政策,希望在航线开发利用中掌握主动。作为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正积极推动在北极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近北极国家,也是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中国兼具经济和战略价值。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北极地区周边的北美、欧盟和东北亚经济总量占全球70%以上;北极地区资源丰富,已探明并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分别占全球未开采量的13%,30%和25%;北极航道将大大缩短中国30°N以北港口到欧洲航线的距离(5000海里左右)和航行时间(缩短7-13天);北极资源的开发能够增加中国的资源供给,缓减对中东等地区的资源和能源的依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北极地区一直是全球政治、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北极地区是二战时期的战略运输航线和冷战期间的军事对峙前沿,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形成了以北极理事会为主导的区域合作格局。因此,中国应积极参与北极治理与北极航道的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然而,当前中国对北极研究整体薄弱,缺乏对北极地区观测和核心数据的获取能力(诸如海底地貌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等)和基于数据的定量研究和综合效益分析(如通航可行性的定量分析、航道经济效益分析等)。因此,中国未来需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北极地区海冰覆盖变化与通航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加强北极气候变暖和海冰融化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其次,极地技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和制度条件下的北极通航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北极通航的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效益评估。第三,中国应加强对北极航道和资源开发风险的评估。随着北极地区环境变化,中国也需要评估参与北极资源与航道开发的气候、环境和地缘风险,需要权衡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贸易关系。最后,中国应加强北极航道开发对全球海运和资源供给的影响研究。北极能源开发是北极航道开发的重要需求,随着未来全球节能减排,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将降低,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幅升高,而未来美国和中东将占据天然气出口的半壁江山,美国和中东对华天然气出口政策是否会影响北极开发战略需要进一步研究。

北极开发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受气候变暖的驱动,北极资源开发利用变为可能,利益相关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北极策略。因此,中国应加强与俄罗斯在北极气候变化、海冰预测、极地导航与破冰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极地通航能力,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本文系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林生在海外网智库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整理/人民日报海外网 戴尚昀)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