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维权”事件,批评的焦点不应模糊

2019-06-20 08:08:17来源:光明网
字号:
摘要:从目前的发展结果来看,此事可以说是一个“维权”反被打脸的事。

6月19日,北京边检就此前曾轶可称遭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刁难一事发布通报。通报中称,曾某某不服从检查并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随后,国家移民管理局转发通报并发声。目前,曾轶可已在微博中道歉。

牵涉到明星的事,总是格外引发关注。此事在曾轶可未发微博“维权”前,其实是很常见的一次纠纷,且最初边检直接批评教育后放行,也说明问题已经处理好。不想曾轶可对边检执法人员的态度不满,直接将事件“捅”到了微博。

就此,事情便发酵到多个层面。一来,曾轶可在未通过其他正常投诉渠道反映的情况下,贸然将事情挂到微博,鉴于其公众人物身份,有失妥当;二来,曾轶可在边检的反应,是否是过激,或者说被指控刁难的边检执法人员的相关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关于这一点,目前边检通告已经作出说明,曾轶可也已道歉,似乎争议已经停息。但公众心中的疑问仍在——两边存在一定出入的说法,是不是真得只是曾个人的一时“情绪化”?

再者,在边检拍照,事后还曝光边检工作人员的信息,是否合规?关于这一点其实也有争议。比如,拍照的场地到底是在边检通道上还是在通道之外,性质或有不同;而公开边检执法人员个人信息到底该如何定性?这些其实都需要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说法。

从目前的发展结果来看,此事可以说是一个“维权”反被打脸的事。就曾轶可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而言,舆论要求她作出正面示范,是很正常的期待。公众人物的行为表现被放大,也是难免的。事实上,经此一役,无论执法部门是否继续追求曾的责任,其公众形象受到影响已是板上钉钉。

联系到此前也有类似的明星案例,不少围观网友自然将此事延伸到明星群体的素养问题。这些年,自带人设光环的明星因为生活中的“另一面”被曝光而遭遇星途滑铁卢的现象时有出现。在这个意义上,部分网友的嘲讽,未尝不能被看作是明星素养养成的一种倒逼。

不过,在一些具体事件中,公众对于明星个人的期待是一回事,如何理性对待他们在事件中所承担的责任又是另一回事。比如,此事中不少网友强调明星不该有特权,但退一步讲,若边检民警真存在执法尺度上的问题,明星作为普通公民,也应该有权利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能因为是明星,就一概认定“维权”是耍大牌、特权意识作祟。

事实上,如果只盯着明星的身份,而忽视其中具体的细节和争议,反倒容易导致事件的注意力失焦。毕竟,公众关注这样的事,要求明星做好表率,实际上是希望边检规则得到更多普及,也希望边检的执法规则能够更透明、公正,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严惩某个人。

更要看到,舆论的“不放过”,过于放大明星身份,很可能令事件的处理走向非理性的一面。一方面,舆论的过度施压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公权力介入,导致类似事件的处置尺度被模糊化;另一方面,明星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应该得体,但不应该形成一种“枪打出头鸟”的效应。

说到底,此事不仅关乎一位明星的“维权”尺度,也涉及到执法规则的公平和透明问题,而后一方面更关系到公共利益。厘清这一点,此事更应该被当作一次普法的契机,而不是对明星个人的“围剿”。(任然)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