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有无反馈,不问整改到位;上午发通知,下午要反馈;整改反馈常态化,日常工作边缘化……这些问题整改中的反馈怪象已成基层减负一大绊脚石,部分地方将问题整改反馈的“治理真章”,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的“材料文章”。部分基层干部谈整改反馈而色变,“反馈再反馈,整得心好累”。(6月19日 半月谈)
“疆臣守土,责有攸归”。问题整改反馈,本为推动工作整改到位、落实到位。然而,只看纸上有无反馈的“表面功夫”,漠视是否整改到位的“假把式”,违背了整改反馈的初衷,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更是“作风病”现了形。
“上面千条钱,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人少事多,工作繁重。今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树立了关爱基层、关爱干部的“基层导向”。然而,许多上级督查交办整改问题时,往往都要求限时限量完成,不顾基层的实际情况,不从推进工作考虑,不从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反而只求表面功夫,以纸上“整改反馈”敷衍了事,对工作不负责,给基层添负担,与“基层减负年”精神背道而驰。
俗话说“上行下效”,正是这种不负责的态度,形式主义的作风,让基层干部形成了一种应付思维,不思考问题真正落实解决,而是揣测琢磨怎样的反馈能通过。如此“纸上反馈”的“假把式”,不仅带偏了政风行风,更寒了基层干部的真心。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不论是上级领导干部,还是基层普通党员干部也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本职更是本份,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推诿,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抓实干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而唯有做出令群众满意的效果才是推进工作、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的“不二法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纸上“整改反馈”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值得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反思反省,引以为戒,立行立改。纸上“整改反馈”反讽的是“假把式”,更拉响了加强干部监管的警报,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界限的深度,零死角的力度,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才能让干部丢掉官念,摒弃杂念,坚定信念,抛开架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文/王鸣镝)
责编:李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