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将经济规模翻一番,莫迪的雄心面临哪些障碍?

2019-07-05 07:14:38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虽然莫迪和特朗普在G20大阪峰会的会晤上达成了推动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同意双方工作团队加强磋商,共同解决。但根据笔者在印度的观察,印度未必就能任由美国如此予取予求,摩擦恐怕只是暂时偃旗息鼓。

timg (2).jpg

资料图(图源:新华网)

印度总理莫迪在日前举行的国家转型委员会第五次理事会议上,向地方邦首席部长表示,希望在2024年实现印度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有挑战,但能实现!”——莫迪的表态斩钉截铁。但客观而言,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是不小的。

印度当前经济总量约为2.8万亿美元,如果要在2024年如期实现5万亿美元的目标,也就是说印度需要在5年的时间内将现有经济规模几乎翻一番。如果这样理解起来还不够直接,笔者算了一笔账,从现在起,印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保持在每年10%以上的高位区间,“5万亿”才有可能在2024年实现。但从现实来看,印度目前GDP增速差不多在6%左右。二者的差距是明显的。

按照印度官方目前给出的发展路径,首先各地方邦要充分认识并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实现“5万亿”的发展目标;其次,以2022年前农民收入水平翻一番为阶段目标,从农业结构性改革入手,重点发展渔业、畜牧业、园艺业、果业等领域,带动企业投资和物流供应链建设;第三,进一步强化出口。

这些政策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现实困难,难以成为提振印度发展的治本之举。众所周知,“税、地、人”,一直被认为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意识到,税制、土地和劳工问题不改,印度经济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但或因党派利益或因政治阻力,这方面的改革都无法走向深入,大都半途而废,草草收场。

2016年7月1日,在争议声中,莫迪与时任印度总统穆克吉在议会中央大厅共同宣布,正式实施自印度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税制改革——商品和服务税(GST)改革,标志着印度总算艰难地迈出了税改的第一步。尽管目前在税制和征管方面仍存问题,但于印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税制、促进商品流通而言,不可否认是善政、是良政。但土地改革和劳工改革却由于种种原因在莫迪的首个任期未能实现突破。

当前,土地问题对印度经济建设的掣肘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以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为例,这是早在2015年底经过官方宣布上马的印度“国家名片”项目,也是印度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莫迪更是以总理身份亲自推动、亲自背书。但就是因为土地征用问题,导致至今迟迟不能开工。据悉,本该在去年底就完成的土地征用计划,截至目前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多一点。印度现行土地征收政策的效率低,必然拖累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莫迪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在“5万亿”目标的计划中,振兴基建是关键一环,土地政策的困境是相当大的障碍。

印度拥有庞大人口红利,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占比极具优势。但如果劳工改革无法推进,印度的巨额“人口红利”就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实现制造业转型的长远目标也因此增加了难度。而劳工改革议题复杂敏感,特别是印度劳动力市场分化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工会、学界在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上存在明显的分歧,恐怕短期内难以取得政策共识。

再从外部环境看,美国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奉行单边主义的零和逻辑,对印度同样构成风险和挑战。从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自印度进口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开始,印美经贸领域摩擦愈演愈烈。直到6月5日,美国正式取消印度的普惠制贸易地位,印度随后于6月16日启动对自美进口的28种商品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彻底将两国经贸领域分歧暴露无遗。

在市场准入方面,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更是咄咄逼人。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美国政府经贸要员相继向印度喊话,要求印度降低甚至取消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甚至不惜用“H—1B”签证的签发上限相威胁,令印度政府难堪又难受。

虽然莫迪和特朗普在G20大阪峰会的会晤上达成了推动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同意双方工作团队加强磋商,共同解决。但根据笔者在印度的观察,印度未必就能任由美国如此予取予求,摩擦恐怕只是暂时偃旗息鼓。

中国一直致力于与印度建立更深入的经济合作,发展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同为金砖国家成员,中印之间的经济关系并非“零和模式”,我们也非常愿意看到亚洲再出现一个经济大国。如果能够使内部和外部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实现“5万亿”目标的印度将会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力与动力。(胡博峰)

原题:“5万亿”目标,印度面临哪些障碍

责编:戴尚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