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成“世界遗产”第一国

2019-07-12 07:46:02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伴随两处新“世界遗产”的诞生,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与意大利并列榜首。

编者的话:“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最近,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伴随两处新“世界遗产”的诞生,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与意大利并列榜首。《环球时报》邀请多位专家,对新入选的“世界遗产”的价值挖掘及保护之策各抒己见。专家提醒,申遗不是目的,以申遗促保护才是初衷。

良渚遗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坐标

“某种程度上,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历史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获评的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是历史时期的遗址,如秦始皇陵等。而良渚古城是史前时期的遗址。“良渚古城成功申遗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自身的独一无二,更体现在它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打下了扎实的历史坐标。”

image.png

航拍良渚古城遗址

据陈星灿介绍,良渚文化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它是建立在水稻农业基础上的古代文明,跟我国北方地区的龙山、红山、仰韶等依靠小米种植的文明不一样。另外,良渚有着庞大的防御体系——城墙,有着发达的城市水利体系,还可能有比较普遍的宗教信仰。陈星灿特别强调了良渚古城水坝体系的意义。良渚古城的水坝既是防御体系,也有灌溉功能,这在早期文明中显得很独特。“没有灌溉,埃及文明就不复存在。大禹治水不过是4000年前的事,如果良渚古城就有治水功能,而且水坝的痕迹也保留下来了,则说明它的治水体系早在夏禹之前的1000年就存在了!”

由于种种原因,国际社会不时出现一些杂音,认为中华文明应从发现甲骨文的商代算起,也就是说能实证的只有3500年左右。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发言时称,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是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陈星灿对这一点做了进一步阐释。“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只能追溯到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如果按照文字的历史,我们没有5000年。而良渚古城的年代距离现在5300年到4300年,它确实证明了在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已经产生了一个辉煌的文明,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国5000年文明并非虚言。”

image.png

良渚遗址黑色陶罐上的“天书”,或暗藏最原始文字。

陈星灿同时提醒,并非只有良渚古城才证明了中国的5000年文明史。其实在与良渚文化同时期,中国不止一个地区产生了史前重大遗址,包括:黄河中游地区,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黄河下游地区,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辽河上游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长江中游地区,以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为代表。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它们互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快,幅度也越来越大。

“良渚文化在消失之后,它的很多文明因素仍在到处扩散,扩散到了岭南及中原地区,”陈星灿说,“它的文化基因其实是进入到中原体系内了,被我们后来称之为中国或者中国文化的概念继承下去了。”(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 陈茜)

责编:姚凌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