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过的小行星,留给地球一个重要思考!

2019-08-05 16:59:2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人类是一个紧紧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天体的防御不可能只靠哪一个国家单独完成,而是需要依靠世界各国人民集体的智慧来应对。

过去几天里,当世界多地还在为国际摩擦和地方事务争吵不休的时侯,我们幸运地躲过了一场人类的灾难。

7月25日早晨,一颗名为“2019 OK”的小行星差点把地球“K·O”了。这颗小行星是2019年以来观测到的最大、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OK”的直径为57~130米,25日以24.5千米/秒的速度和我们“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近7.4万千米(约为地月距离的1/5)。

小行星.png

图片来源:NASA)

如果这个家伙真的撞到地球,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有科学家指出,如果“OK”真的撞上地球,其冲击力可能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数千倍,足以摧毁多座大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OK”临近地球的前一天,巴西SONEAR天文台才捕捉到它的轨迹。多家媒体称它为地球的“偷袭者”,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也表示,“一度不知道它从哪来的。”

星如其名,“OK”最后对地球很OK,在距离我们7.4万千米的太空擦肩而去,留给地球人类无尽思考:我们在解决天体撞击这个事关人类存亡的大问题上做好准备了吗?

答案未必乐观。

目前,人类的天体防御事业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是全球观测、检测的滞后。对天体防御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观测。只有在相对较远的距离发现近地天体,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制定应对措施。但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空监测设备和技术还是相对落后的。尽管早在2013年,联合国就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仍无法很好地弥补各国之间太空技术的较大差距和相关信息获取、交流的滞后和壁垒。目前,国际近地小行星的监测网络是不完善的,较大的空白是造成未能及时检测到近地天体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即使检测到袭来的近地天体,真正有效的防御措施是有限的。就现有相对可行的防御方式来说,无论是动能撞击、还是核弹爆破,都会受到反应和施效时间的限制,并且还会遇到诸如爆破碎片飞离行星进而冲向地球等并发问题。即使是在美国白宫科学技术策略办公室2018年发布的《国家近地天体预防策略和行动计划》中所提到的引力拖拽和发射朝向近地小行星的太空飞船、以某种方式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的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有足够反应时间的基础上。而对于那些紧急发现的、具有威胁的小行星,这些方法都是失效的。

第三是目前相关的国际合作缺口仍很大。目前世界各国在应对天体撞击威胁方面的合作是很有限的,技术是相对落后的,且大部分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而诸如国际天体防御系统、机制建构和各国具体职责的分配等,都还是亟待商讨和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是一个紧紧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天体的防御不可能只靠哪一个国家单独完成,而是需要依靠世界各国人民集体的智慧来应对。

面对天灾,人类社会往往显得脆弱不堪,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关系全人类的福祉问题上是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更高远事业,紧密合作的命运相连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秘诀。(文/杨璐)

责编:吴正丹、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