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中国跨国企业如何从“硬出海”到“巧出海”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2019-10-18 14:01:26

1124680868_15616387515761n.jpg

资料图 (图片/新华社)

近日在广州开幕的第126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参加。当前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与国家间经济竞争形成了联动,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打压,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间的竞争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一些国家以关税制裁、金融制裁、违反国内法律等经济手段达成政治目的。因此,企业出海需要充分享受国家崛起给其带来的红利,规避外部“政治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工业园是跨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基础支点。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市场充满了政治风险、商业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等风险,规避海外风险可以采取“群聚”效应,形成以国家影响力为后盾的隐形保护“基地”,企业群体可以国家之力获得所在国的国家信用担保,甚至可以通过工业园区享受该国对外贸易优惠政策。

除了企业自我“抱团”,国家也应该对出海企业提供相应帮助。首先,可以为企业出海“牵线搭桥”。国家可以大型国际会议为平台,为企业出海寻找更多机遇。例如2015年的东方经济论坛、2019年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中国都派出大量工商业代表。此外,国家在大型的双边互访活动中也会率领大规模的工商业代表团,这也是企业“巧出海”的平台。

其次,国家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例如,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国家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出口企业,提供出口退税等多方面的政策优惠。一些国家为招商引资,也会向特定行业和领域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在中白工业园中,企业所得税自盈利年度起十年免收,之后至2062年减半征收,免除土地税和不动产税,土地租用年限最长可达99年。

最后,国家可以通过培训为企业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了解所在国的法律,尤其是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法律,针对此方面的问题,企业遇到法律、政策等困难时可向中国驻投资国大使馆、领事馆申请支持和帮助等。此外,企业“走出去”还要了解所在国的最基本的社会风俗,例如一些宗教禁忌,所在国家民众的消费喜好等。

规避投资国风险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以国家信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国家的力量,以政府间合作的形式,获得所在国的国家信用背书,尽可能为海外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企业在海外也要自觉维护国家的信用。企业是中国“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群体,企业在海外的行为都会被贴上国家的标签,与国家形象密不可分。在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鼓励企业赴海外经营,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便利。今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国家间的合作,获得所在国的信用担保,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好的营商环境,又要维护本国信用,遵守法律、合法经营,为当地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福利。

(关照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婷婷、实习生利雨樵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陈洋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