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伊斯兰国”头目死了,“反恐”无法画上句号

2019-10-28 15:05:5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巴格达迪之死,无疑是国际反恐行动的一次重大胜利,但这却难以改变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土壤在中东将长期存在的现实。只要中东缺乏地区安全机制和域内外国家将反恐作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的局面不发生彻底改变,中东的反恐之路还将漫长而艰难。

内文图.jpg

2014年7月5日,据称是“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男子在伊拉克一座清真寺讲话。(视频截图,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在白宫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26日在美军方发动的一次军事袭击中自杀身亡。

这已经不是巴格达迪第一次被宣布死亡。在27日特朗普宣布巴格达迪的死讯后,俄罗斯官员称除非美国能够拿出确凿证据证实巴格达迪已死,那么这一消息恐怕依旧不大可靠。

作为“伊斯兰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巴格达迪的死讯如果得到最终确认,将是国际反恐行动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不过,巴格达迪之死无法意味着反恐的结束,对当前的国际反恐局势和中东安全局势来说,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首先,巴格达迪之死不足以对“伊斯兰国”构成致命打击。如果把时间推回到2014年6月,当巴格达迪在伊拉克摩苏尔标志性的努尔清真寺宣布自己为“伊斯兰国”的哈里发时,“伊斯兰国”控制了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大片领土和人口,并有完整的政治构架,俨然一个具有“国家”性质的政治实体。但是在各方势力的共同围剿下,“伊斯兰国”的控制区现在已经仅剩叙利亚境内的一小块地区,其领导框架和组织结构已经基本瓦解。然而,作为“政治实体”的“哈利发国”的覆亡,不代表作为极端组织的“伊斯兰国”也随之覆亡。事实上,“伊斯兰国”的组织构架早已呈现“扁平化”趋势,其在也门、索马里等地区的分支机构独立行动的倾向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巴格达迪的死也许会给“伊斯兰国”造成巨大打击,但并不会对该组织的运作造成“战略性”打击:在美国宣布巴格达迪死亡之后不久,媒体报道称“伊斯兰国”已经任命了新领导人。

其次,巴格达迪之死对当前中东局势的影响不大。实际上,“伊斯兰国”从崛起到覆灭的背后,依然可以看到中东地区主要国家和域外大国激烈博弈的影子:“伊斯兰国”极端思想的背后,是伊斯兰教保守派意识形态;而来自一些地区国家的私人赞助,则是“伊斯兰国”能够快速崛起的经济基础;“伊斯兰国”崛起的时机,则是域内外大国在这一地区大搞代理人战争的时候。这也表明,“伊斯兰国”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民族、宗教和教派冲突作为中东地区最核心矛盾的地位。另一方面,巴格达迪死或不死也对域外大国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不构成战略性的影响。事实上,美国政府如此高调宣传巴格达迪死亡一事就表明,巴格达迪的死更多可能只是为美国从中东收缩的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美国在中东的角色从“排头兵”转变为“后台支撑”是特朗普政府的既定战略,一个极端主义组织领导人的生死难以左右这一进程。

最后,巴格达迪之死可能在短期内对国际反恐形势增添变数。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势力日益呈现“化整为零”的趋势,很多恐怖活动都是由受到极端组织思想影响的人实施的“独狼式”行动。巴格达迪作为“伊斯兰国”政治和精神领袖,他的死极可能激起其追随者的愤怒,这使得在短期内全球范围、特别是西方国家发生“报复性”袭击的可能性上升。

巴格达迪之死,无疑是国际反恐行动的一次重大胜利,但这却难以改变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土壤在中东将长期存在的现实。中东地区国家缺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地区国家间因历史与现实原因缺乏安全互信、对抗情绪严重,加之域外大国频繁插手地区事务,致使中东地区迟迟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区国家共同参与的安全机制。同时,地区反恐沦为域内外力量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致使双重标准横行、“站队”情况严重,结果反而为恐怖组织和极端组织在这一地区蔓延提供可乘之机。只要这种局面不发生彻底改变,中东的反恐之路还将漫长而艰难。(海外网评论员 聂舒翼)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责编:聂舒翼、毛莉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