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该如何应对“脱欧”迷雾

2019-11-01 08:22:43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简言之,无论这一轮“脱欧”的结果如何,英国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仍将存在。

自2016年6月“脱欧”公投以来,历时了三年多,换了两任首相,英国政府依然没有走出“脱欧”的迷雾。之前订立的10月31日“脱欧”限期已过,局势轮番反转,仍然不明朗。不仅如此,今后有可能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议题还包括,要不要提前进行大选,要不要二次公投。

除了民众和政治家之外,最为关心“脱欧”结果的是商业界。由于政治局势不稳定,英镑的汇率也是如过山车般上下波动,牵扯着政商已经脆弱不堪、疲倦的神经。

那么,当一国的政治局势如此混乱、难以预期、无法左右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对于与英国有经贸往来的国际跨国公司而言更为重要。

首先,即使无法影响政治局势的走势,跨国企业也应更主动地了解、分析和应对所在国政治环境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中企还有很大的成长发展的空间。在笔者目前的研究中,面对“脱欧”,一些中企出于谨慎或者对于英国政治环境的不了解,往往会选择被动观望。这种“等出了结果再说”的心态可能会在商业布局和国际谈判上一再陷入被动反应的不利局面。

相反,欧美日的跨国企业会更主动,提前应对可能带来的风险。自陷入“脱欧”困境以来,一些跨国企业已经把其欧洲总部移到德国荷兰和法国。为了规避风险,一些跨国企业也停止了部分在英国的生产线或扩大投资的计划。如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司今年宣布放弃原定在英国东北部工业城市桑德兰生产一款新车型的计划,转而将生产投放回在日本九州的工厂。

由“脱欧”引发的政治经济局势的长期不稳定性,导致一些企业无法在英国市场规划长远的未来。因此,针对“脱欧”的几种可能性,如短期技术性延期、三个月延期、提前大选、第二次公投,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商业利益和经营计划做出相应的备案。这样,才不会在结果出来时慌忙做出反应,失去先机。

其次,跨国企业应该增加对不同政治领导人风格的理解。比如,与前任首相特雷莎·梅的中庸妥协不同,从领导人性格看来,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并不会轻易与议会妥协。在今后的国际谈判中,鲍里斯也应该是强硬派。

约翰逊是政客,也有着丰富的媒体经验。他曾任《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记者和专栏作家。他深谙媒体之道,擅长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吸引公众目光、影响舆论。一些夸张、娱乐性、甚至有些极端的言论也许并不代表其实际的政治立场,更多的是为了吸引公众注意力,增加谈判筹码,或是国内党派斗争的诉求。约翰逊的执政重点包括振兴制造业、加大通信网络建设以及重塑职业学徒制。在这些领域,中英都有很多商业合作的契机。

简言之,无论这一轮“脱欧”的结果如何,英国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仍将存在。第一,由于“脱欧”形成的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两极分化依然日趋严重。第二,从律法程序的角度看来,如果短时间内再次大选,则将英国又拖入了另一泥潭,即选不出强有力、受大部分民众和议员支持的首相及政府。第三,如果将再次“脱欧”公投提上议程,那么循环往复,英国政治资源将大大浪费在一次次的民主程序中,无暇关注更贴近民生的议题,如教育、健康以及基础设施。

所以,短期英国市场可能随着一个又一个结点的到来而稍作平稳,但是英国的政治局势仍会长期动荡。(作者邱稚博是留英学者)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