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电商“村播”为啥火

海外网 2020-01-19 11:46:03

近日,在河南、安徽、辽宁、广东、重庆等地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电商“村播”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开个直播间就能当主播,面向全国甚至全球销售自家农产品,无论你是县领导还是放羊娃,搭乘网络快车可以事半功倍。在网红主播的“跨年直播”中,来自河南确山县岗杠地的一款红薯干成为爆品,上架仅3秒售罄4万包红薯干,销售额高达53.6万元,带动当地120户贫困户平均增收3000元。

曾有人问,移动互联技术到底是加剧了贫富悬殊还是弥合了社会分化?经验研究一般认为,那些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知识、技术及商业信息在移动互联时代更容易集中到少数群体手中,即便社会状况整体在改善,相对的收入差距还是会被拉大,比如二十年前的美国和当下的印度。因此各国都在努力提高穷困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可得性。

中国是移动互联技术红利的集中释放地区,这得益于深度下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得益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用户,也得益于数量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实际上,刨除房价等主要与货币供给有关的资产价格上涨,互联网红利不仅普遍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状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比如“淘宝村”就通过电商平台的渠道,跨越式的将农业组织接入到现代市场经济中,电商与农村的融合也成为中国式互联网经济的一抹亮色。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农民工服务于互联网经济,或者通过开办网店成立个体经营单位,它部分的使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近十年呈现出递减的走势,也带来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实践人员及地方官员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从整体上改善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直播推广当地农产品,正成为安徽、辽宁、河南等地的新型扶贫手段。

其中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电商扶贫仅仅是一种概念形式、还是一种广告载体,还是一种具有落地和推广意义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互联网技术在均等收入机会、协调城乡统筹中能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总体上而言,中国经济当前的一大矛盾是产能过剩,凡是人们能够消费到的产品、享受到的服务,几乎不存在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的需求却又没有真正得到切实的满足,超市里的商品种类已经多年未变了,海外旅游、海外购物在近三年来也来到了增长瓶颈。基于这样的矛盾,宏观经济政策中才有了供给侧改革的说法,即,要想办法发掘并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小众化、逆城市化、不再千篇一律的产品和服务是高层次、高质量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各类产业,包括制造业,要充分的适应更加个性化的供应方式,而不再是大规模的同质化生产,它给每个个体,特别是我们如今看来处于穷困地区的社会群体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原因就在于,由于尚未被城市化、市场化的规模生产所裹挟,乡村个体或小集体生产反而能够提供出特别的定制产品和服务。

在分析个性化产品的经济活动中,传统的供需平衡概念或许已经过时了,而要更多的使用需求匹配的概念,就是要给每件产品和每个服务找到更喜欢它的消费者。从这个角度看,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带货”,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用信息中介进行需求的协调匹配的过程,通过直播的形式,帮助某一类具有微观特征的产品找到与之匹配的消费者。数据显示,2019年仅淘宝平台直播农产品成交就突破60亿元,村播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个县域。

在需求匹配理论下,那些深埋在穷困地区却有着文化、人情、地域风味的产品就有了特别的优势,而移动互联技术则恰好可以低成本的完成这一匹配过程,一个个网红“村播”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信息中介,而电商扶贫,也因此有了更好的经济理论支撑,也就有了更广的经济演进喻意。(文/张林)

责编:赵壹晨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