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佳节,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欢庆的时刻。
贴春联、扫尘土、祭先祖......鼠年将至,台湾的年味越来越浓。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有着相同的文化记忆、相同的风俗习惯。
春节期间,港台腔将带你走近台湾,感受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一直以来,华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观念,无论走到哪里,亲情都会是重要的纽带。春节前一两周,在台北、新北、高雄等大城市工作或居住的人就陆续踏上返乡的火车,与家人团聚。
家人聚在一起,也产生了不少甜蜜的“烦恼”。台湾一家电视台做过一期娱乐节目,专门讲过年的烦恼,节目简介说,搜索数据显示,“过年烦恼”一词搜寻次数达到5286万次。
这一数字不知真实性如何,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可能只有小孩子才会开心过大年,好吃好喝、领押岁钱,很多成年人对于过年,可能烦恼多于欢喜。
两岸差不多,“单身狗”,尤其是在外打拼的“单身狗”,回家过年就要遭遇亲戚的各种盘问:“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等诸如之类。
一个单身朋友说,只有威胁他们,如果你们再问,我就永远不回家,才算让亲戚们住了嘴。但丰富多彩的春联、红包袋,则让人见识了现代青年的强悍的果敢。
两岸差不多,很多家庭过年都要贴春联、送红包。
年货大街上货品琳琅满目,既有“孝敬妈妈”“孝敬爸爸”的正统红包袋——台湾的习俗,过年要给晚辈压岁钱,更要给父母包大红包,也有“阿姨的血汗钱”“用肝换来的”“饲料费”等俏皮红包袋;斗方也不再是“福”“春”“招财进宝”传统型,出现“老公听话”“老板听话”等现代型。
最让人失笑的是春联,“鼠来运转”“风调雨顺”“金鼠报春”之类不新鲜了,“老娘今年不嫁人”“今年一定要变瘦”“钱多事少离家近”等爽得俗辣、痛快。
年纪再长,过年又不一样。儿女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吃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家在一起。
看着孙儿辈生龙活虎、笑笑闹闹,就开心得不得了,过年过的是团圆、过的是人气。
“除夕晚上,父母一般等着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又收了我们奉上的大红包,就心满意足地准备睡觉了。”一位朋友这样描述,“在他们看来,这个年过得就很好。”(文/张逊)
责编:王法治、郑云天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