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反“中”的台湾,扭曲的防疫

海外网 2020-03-11 17:26:18

微信图片_20200311172316.jpg

3月10日,因“新冠肺炎”滞留湖北的部分台胞搭乘第二批包机返台,而此次航班距离上次已时隔一个多月。

回顾此次武汉接机事件,本来单纯的运输任务却被民进党当局炒作成疫情期间极为敏感的政治议题。

歧视与造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台当局颁布歧视性政策,以台籍人员优先的方式迫使许多陆配及其子女无法返台,一家数口被迫分隔两岸。而台湾医界人士则直接呼吁当局将医疗资源留给“真正的台湾人”。在台湾,医界向来是民进党的票源,而诸多民进党菁英如赖清德,陈其迈等也是医师出身。

大疫当前,扶危济难应是医者坚守的人道底线。但岛内部分医师却政治挂帅,将治病救人的观念抛之脑后。牙医出身的当局卫福机构负责人陈时中更是直白地讲出,“‘国籍’是可以选择的,当初没有选择‘我国国籍’,就要承担自己的选择。”而在接回滞留武汉台胞的过程中,当局小动作更是不断。比如陆委会坚持登机前对人员进行“检疫”,以在大陆行使台湾公权力的方式给外界制造“一边一国”的错觉。

当局通过造假,造谣等卑劣行径持续阻挠台胞归乡,部分媒体不断操弄民意,甚至将返乡民众冠以“生化武器”和“木马屠城”的标签,台湾社会开始出现拒绝包机的呼声,最后导致近千民众滞留武汉。

当局之意无非是以牺牲在陆台胞的健康福祉来减轻岛内的防疫压力。民进党也心知肚明,滞留湖北的民众多数非该党的支持者,况且台胞在对岸所享待遇已和大陆民众无异,即使有台胞确诊,大陆政府也会悉心照料。

因此,本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扭曲心态,当局干脆以拖待变,待到武汉疫情有所缓解时再逐步接离剩下的台胞。这就是为何时隔一个月后,第二批台胞才开始离汉。

显而易见,滞留武汉的台胞及陆配一开始就沦为民进党的政治牺牲品。

以疫谋“独”

不可否认,台当局的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毒在岛内社区感染的风险。但这样一点成绩却在亲绿媒体的包装下获得了“世界第一”的评价,甚至有国民党籍政治人物也持相同观点。

这种大肆吹嘘的背后,笔者观察到的依旧是独派势力以疫谋“独”的企图。对台湾防疫能力的夸耀无非是为了扩大其在国际公共卫生界的声量,将政治与防疫作混淆。

在国际层面,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当局已多次表达以“主权国家”名义加入WHO的企图,甚至联合“友邦”和某些欧洲国家的议员进行“声援”,以此证明台湾加入WHO的“正当性”。

当然,当局也深知这种“闯关”游戏难以得逞,接连的炒作不外乎是向岛内民众展示台湾在国际社会“孤立无援”的“悲惨”处境,再次唤醒台湾民众的“主体”意识。

而在岛内,此次防疫的背后,自始至终都有政治操弄的影子:一方面,当局利用“仇中”情绪“协力”台湾的防疫工作;另一方面,看似不错的防疫成绩却被当局作为强化族群认同的工具。岛内一位所谓的“人权律师”就很直白的表示,“抗疫”和“抗中”不可分。

通常,政府的决策若非得到大部分民众的理解,其在推行之时将面临不小的阻力。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仇中”的社会氛围使得当局能在“武汉肺炎”的“污名”下顺利推行各种防疫措施。

在春节期间,行政机构接连出台口罩禁运、限购政策,以及针对赴台陆客,陆生及商贸团体的逐客令。在两岸民间交流紧密的当下,这种“仇中”“恐中”的情绪自然迫使民众减少与大陆来往,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但也加剧了两岸仇视,将台湾置于不利处境。

裹挟民意

时间回溯到2008年民进党执政的最后一周。

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陈水扁第一时间指示行政机构整合民间资源为大陆提供人道救助,并呼吁各社会团体向灾区踊跃捐款。阿扁的表态和当下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对大陆疫情所表现出的自私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难理解,早在2008年3月,马英九便以历史最高票数赢得选举。民进党面对严峻的败局不得不反思长期坚持的两岸政策。阿扁的表态除了理解为极具“扁氏风格”的政治作秀外,某种程度也是为了民进党在野后能改善与对岸关系,进而扩大该党在两岸事务上的话语权。

而在2020年初,选举大败的剧情再次出现,只是这次落在了国民党身上。当蔡英文以高票之姿成功连任,一向以两岸政策作为优势政见的国民党不得不面临来自岛内主流民意的质疑。而民进党则挟此民意,将“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奉为其诓骗民众继续“仇中”的神主牌。

回顾最近的新闻不难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假新闻频出,大部分台湾民众并不了解此次大陆政府及人民在抗击疫情中所付出的艰辛,甚至充满各种“阴谋论”的认知。

一些台湾媒体始终以“武汉肺炎”的称谓进行报道,即使大陆在二月份初已将“新冠肺炎”作为暂定正式名称后,台官媒“中央社”仍使用这种充满地域歧视的称呼。

更有甚者,在新闻节目中直接以“中国病毒”、“中国病夫”等极为偏激的词汇作报道,营造出“大陆人”等同于“新冠病毒”的假象。

对于一个始终以“台独”为党纲的执政党而言,“仇恨的两岸”相较于“一家亲的两岸”更能在当前盛满“芒果干”(“亡国感”)的台湾社会最大化其政党利益。同时,向实质“台独”的迈进则需要两岸社会加剧对立,激化偏见。

谁最受伤?

“新冠肺炎”无疑成为2020初扰乱东亚,乃至全球时局的一只黑天鹅。

当这只黑天鹅闯入台湾后,善于煽动民粹的民进党当局又将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塑造成手上的一张“反中牌”。疫情爆发以来,当局及媒体的一系列做法不仅违背了基本的人道准则,也深深伤害了仍同病毒艰苦斗争的大陆民众。

抗疫期间,一篇名为《武汉疫情过后,是时候收拾台湾了》的网文在大陆网站和社交媒体热传。文章内容虽不客观,但却凭借粗糙浅显的词句和情绪化的表达获得了极高的转载率和阅读量。疫情终将结束,但台湾留给大陆民众的心理创伤将难以愈合。

眼下,两岸民粹的加速对撞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和平发展仍是大陆对台政策的主轴,但随着大陆民众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若大陆对台政策因此受到波动,任何一丝变化都是台湾社会难以承受的。

疫情过后,台湾社会是时候认真思考了。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博士生、台湾研究中心兼职助理蒋沁志)


责编:王法治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