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所谓“台北法案”,意图强化所谓“台美关系”。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在全球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挑战及经济大衰退的压力下,最需要的正是全球化精神与合作伦理。而美国却利用特殊的疫情防控时间窗口,在台湾问题上挑起事端,表现出一种领导力衰退及责任伦理缺失的短板。
与该法案相关的前期事件包括,美国部分议员支持台湾加入WHO,美国在台协会(AIT)与台湾行政部门签署防疫合作共同声明,台湾对大陆封锁抗疫物资的同时对美国单方面提供口罩等支援。
利益敲诈
台北法案不是独立的台湾牌。如果放宽历史视野,所谓“中国威胁论”一直困扰着1979年建交之后的中美关系。以建交同期的“台湾关系法”为基调和法制框架,美国反华势力与台湾政治当局一直试图推进和提升“台美关系”。
在中美关系总体上以合作为主时,美国对华“接触主义”政策占上风,美国鹰派冷战势力和台独势力受到美国国家政治与外交政策一定程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从来都是软性的,伴随中美具体利益关系而调整,甚至被美国当局长期利用来对中国进行利益敲诈。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完成对华政策调整,在2017年底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列为“主要对手”,并试图在北约盟友圈形成中国作为“主要威胁”的协调共识。
台北法案是美国一系列“亲台法案”中的一种。2018年《台湾旅行法》、2019年《台湾保证法》及相关的国防授权法案,越来越将台湾作为其政治盟友及保护对象加以法制建构。
这表明,美国在中美关系与国际政治中的机会主义和冷战主义一直存在,如今正演变为一种积极的跨党派政治共识及主导性的行动政策。台湾牌的频密化运用,正是美国自身政治气候剧变的折射。
试探挑衅
民进党当局为了自身政治利益和“台独”图谋,不惜严重出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与两岸人民福祉,对美国的冷战部署与遏制战略进行无节制的利益输送与政治配合,甚至在香港修例风波及内地疫情治理问题上进行严重歪曲、渗透和网络攻击。
在民进党当局持续的院外游说和利益捆绑下,在美国对华遏制主义的主导下,台美关系日益凌驾和侵害两岸关系,构成对“一个中国”之国际法秩序的严重破坏。
可见,美国所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存在严重的空心化趋势。
一方面,美国国会持续的涉台立法一步步侵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一个中国”政策根基,不断试探和挑衅中国的主权利益底线,引诱和误导台湾当局极限对抗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进程。
另一方面,美国行政部门在其《国别人权报告》中已持续多年将“台湾”单列为“民主国家”予以评价和支持,而将大陆作为“威权国家”与之并列,这与其官方一直宣称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严重背离。
“台美关系”的一步步政治突破,是在尝试一种“偷情式”的危险关系游戏,在大陆未予以具体红线禁止和有效反击行动之前,继续踩线前行。
根据美国国会的行动逻辑,美台“安全”合作的相关立法很可能成为下一步挑衅的重点。
长臂管辖
从台北法案具体规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
其一,美国对台湾“邦交秩序”的担保和维护,以便为其不断失去“邦交国”进行外交止损,对“断交国”进行经济与外交制裁;
其二,帮助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先从参与非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切入,在美国主场的国际组织网络中自然有“优先权”;
其三,鼓励提升美台经贸关系,支持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展与台湾的联络机制。法案并不试图即刻突破台美关系的政治性质,而是填补在邦交秩序与经贸关系上美国对台的保障空间,进一步“绑牢”台湾。
这样的涉台立法,从国际法理上是完全非法的,其中出现了对台湾的“国家”定性以及对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直接损害,属于非法的长臂管辖。法案不仅违背联合国决议和“一个中国”的国际法秩序,更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
法案出台,甚至未来涉及台湾安全的法案获得通过,是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礼崩乐坏”的一个缩影。战后国际法秩序的主要缔造者为了一己私利和冷战利益,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兼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权利益直接加以侵害。
民进党当局则在美国的利益诱导和政治操纵下,一步步陷入国际地缘政治的“棋子”陷阱,放弃循着“九二共识”方向的和平统一愿景,走向高度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大国权力游戏漩涡。
结论
总之,所谓“台北法案”是对中美关系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挑衅,也是对台独势力的煽动和支持,满足的是美国新冷战的遏制战略需求及对国际法秩序的破坏性重构。
法案本身仍然主要是政策性宣示及对行政部门的行动授权,具体执行尺度与效果取决于行政当局。这类法案成为“哑巴法律”而出现口惠实不至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这根源于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既不真诚,也无绝对实力破坏一切。
但对民进党当局而言,该法案却可能是地缘政治悲剧的又一次深渊召唤,成为其“棋子”变“弃子”的历史垫脚石。
(田飞龙,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台港澳快讯与深度解读。
推荐阅读
责编:王法治、聂舒翼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