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特殊时期召开的中国两会,注定吸引全球目光。5月18日起,海外网推出“2020年,中国这样干”系列评论,从防疫、经济、外交、法治等多领域解读今年两会。此为第三篇。
-----------------
5月20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为有效防控疫情,此次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一块屏幕,一端连着人民大会堂主会场,一端连着新闻中心梅地亚分会场。网络视频形式是今年两会新闻发布会的创新举措,也是两会历史首次。
记者“云跑会”,效果“不打折”。面对面采访虽然取消,但借助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手段,线上互动却活跃起来。这两天,5G+AR眼镜成为不少记者采访辅助“神器”。通过Type-C接口将它和手机连接,便可以实时锁定和识别会场采访对象。一些媒体则使用全息成像技术,立体还原真实人像,让身在异地的代表与记者跨越时空“相见”。
可以说,在两会会场内外,5G技术将大显身手;线上线下,参政议政热情将被进一步激发。
事实上,运用新技术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并非今年两会首创。从风靡一时的“政府热线”,到形式多样的“网络问政”,社情民意借助新技术之翼在科学民主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云上见面”是疫情防控压力下的应对之举,却也催生出一系列参与决策、监督推动、联系群众的新思路、新实践。一些政协委员反映,“视频上会”压缩了会期、精简了内容,反而提高了参政议政的效率,彰显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些人大代表认为,“无纸化”参会不仅节约大量资源,也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利于把更多财政支出“用在刀刃上”;还有一些地方干部表示,有关部门通过视频连线,旁听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各个小组会议直播,将有效促进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集民智、聚民心、听民意,2020年这场迟来的两会以新潮的面孔开启发展“加速度”。正如“直播带货”并非电视购物的简单翻版,两会上线也不是简单地把“会”开到线上,它还伴随着履职方式、宣传报道、组织形态、议事规则等全方位重塑。
近年来,5G等信号传输技术不断发展,高清晰度、低时延的技术特性让一些代表委员突破时空局限,汇集更多民意。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创新听取代表和委员意见建议的方式”,按照视频连线、专人值守、督促反馈的原则,将线上线下融合起来,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让民意“上网”,为民生“代言”。以此次别开生面的两会为契机,5G等新技术应用将得到大规模测试与演练,进而不断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赋能。当然,对代表委员来说,当好群众的“代言人”,访贫问苦的“脚上功夫”也不能少。只有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才能真正画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心圆。(海外网评论员)
【推荐阅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责编:孟庆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