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高规格的全国表彰大会,习近平提了“三种精神”

2020-11-25 19:18:19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七常委集体出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时隔5年后,中国再次以最高规格举办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image.png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举办劳模会、佩戴大红花、争当劳动模范……这是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新中国的劳模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这一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开幕,464位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会议确定了“劳动模范”这个称谓,并且提出“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

1989年,表彰大会正式更名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沿用至今。其中,“劳动模范”称号授予企业职工、农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管理者。

在实践中,一些做法逐渐常规化和制度化。比如,表彰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表彰对象的范围包括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只表彰个人,不再表彰集体等等。

经过70年发展,评选和表彰劳动模范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已被写入宪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中国已先后评选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万人次。

在昨天举行的大会上,共有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

他们中有科技创新一线的“排头兵”,也有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头雁”,还有平凡岗位上苦练内功的普通劳动者……习近平用16个字评价他们: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

这样的表述,足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分量。

image.png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除了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习近平还在讲话中谈到此次大会的另一目的——

“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

从2021年开始,中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但与此同时,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比如,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祛除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何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信息化革命大潮涌起,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说,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当此之时,更需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image.png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一个表述值得关注。

5年前的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这次,讲话在既有基础上新增了“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习近平这样阐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拿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周家荣来说,他从30多年前进厂当工人就只干一件事:在生产钢丝绳上“做文章”。作为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他先后参与了100余件特殊产品、重点产品的生产,经技术质量部门检验全部合格,交付用户后未发生一起质量异议。

“工匠”二字是习近平此次讲话的高频词。比如, “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等等。

为什么要强调工匠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质量整体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背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缺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我们亟须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大国工匠”的榜样激励,也离不开社会环境和配套政策的呵护支持。

从2016年起,全国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身边的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并与教育部联合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将大国工匠请进校园,搭建起大国工匠同师生交流的长效平台。

习近平在讲话中也提到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比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等。

总之,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因为“大国工匠”是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人才基石。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全国总工会等 文/钟祺)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周璇、张振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