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中国经济迈向重质量的新阶段

2020-11-27 08:10:02来源:参考消息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中国从昔日开放的国际市场中获得了最大红利,现在改弦更张的时候到了。

俄罗斯《星火》周刊网站11月23日刊发记者斯韦特兰·苏霍娃对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洛马诺夫教授的采访称,中国经济正从重量转向重质。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科技研发和现代化生产中心。全文摘编如下: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发表了一系列纲领性声明,使我们得以评价中国领导层为国家提出的规划和远景目标。

记者问:中共五中全会有哪些轰动性消息?

洛马诺夫答:习近平承诺到2035年前使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番。中国共产党打算15年后使中国的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从目前的1万美元提高到大约2万美元。考虑到人口规模,这是雄心勃勃的目标。目前在中国,约有4亿人属于中产阶层。下一阶段,其人数将接近10亿。中国有机会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开始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迈进,逐步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

如果中国的愿景得以实现,它将变成全世界制造商竞争的广阔消费市场。内部消费将有助于搞好所有必要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包括高科技产品,把对它们的需求维持在应有水平,而不必担心外部市场。“十四五”规划和新经济发展政策将是朝此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问:中国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答:新方针的基础是中共5月首次宣布的“双循环”经济口号。这指的是,以国内循环,即国内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主体,国际循环,即进出口与之相互促进。

改革年代,中国成为“全球大循环”的一部分。“两头在外”政策带来了成就——中国工人用从国外运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组装成商品,这些商品又流向外部市场。

如今,中国领导层承认,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全球化遇到了大麻烦,西方国家沉迷保护主义,“国际循环”不再能让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进一步增加民众福祉和巩固国际地位。中国从昔日开放的国际市场中获得了最大红利,现在改弦更张的时候到了。于是,中共开始实行建设有支付能力消费者国家的方针。这改变了一切。

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消除当前中国经济中的短板。美国禁止供应高科技产品对北京而言是强烈的震动。大量精力和资金被用来打造中国自主芯片产业,因为这个产业是制造高科技产品必不可少的。

问:作为世界工业平台,中国赚取了万亿资金。是它自己放弃了这种地位,还是产业迁出剥夺了它的收入?

答:中国再也不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产品同亚洲邻国竞争。许多俄罗斯人还对上世纪90年代开胶的旅游鞋、贴有西方品牌标识的质量可疑的服装和易坏的家电记忆犹新。对中国工业家而言,这一切正在成为过去。中国人为留住有支付能力的外国客户,提供的产品不仅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可接受。

无论如何,中国经济正从重量转向重质。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科技研发和现代化生产中心。中国可以依托在生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教育方面的优势。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