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早该这样了

2021-02-05 19:40:14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image.png

沉迷手机的熊娃们(图源:网络)

能让两个陌生成年人一见如故、聊起来没完的,八成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尤其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让教育问题愈发复杂难解。“触网”这个曾经的新鲜词,对很多孩子来说早就司空见惯。去年因为疫情,教学和作业更是“线上来、线上去”。结果,娃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多少不好说,染上网瘾的倒不少。

拿岛叔的儿子来说,有了平板之后,就“沉迷”了。吃鸡游戏玩得那叫一个爽,抖音快手刷得那叫一个溜。为了控制他的网瘾,岛叔苦口婆心讲道理,费尽心思立规矩,严加控制,软硬兼施,但只要一有机会,娃还是头也不回地投入网络怀抱。

从孩子2岁那年起,岛叔和娃他娘就天天捧着书在他身边看,给他买书,用书香熏陶他,后来孩子也确实喜欢上了阅读纸质书——直到遇上网络游戏,此前努力一朝坍塌。

毕竟,游戏的即时吸引力可比梁山好汉故事大多了,抖音快手的热舞一下就PK掉了舒克贝塔。该怪游戏和短视频产品做得太好?当然不能,哪家饭店会故意把饭做得难吃?肯定要千方百计弄可口,巴不得您天天上门。

回想自己上学那阵,岛叔也曾为街机游戏着迷,满脑子“奥利根”,但那时沉迷游戏的门槛颇高,一个游戏币三毛五,一台任天堂400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才挣多少钱啊?想沉迷,你也配?家长不揍扁你?

现在沉迷游戏、醉心网络的门槛大大降低,只需一部手机连上WiFi即可。况且学习和娱乐在网络空间实现了高度重叠,“寓教于乐”不好说,乐是肯定乐了。成年人尚且难以完全分清界限,遑论自制力较差的孩子?

要防沉迷,首先得抬高使用的门槛。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这是物理隔绝、釜底抽薪,尽量不让孩子碰“作案工具”。毕竟,用手机等电子终端学习,最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在一旁看着时,孩子用手机上课;家长要不看着,人家瞬间切换到其它页面。不像岛叔小时候偷看电视,赶在父母回家前关机,还得用风扇散热半天。

管控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是国际通行做法。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已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芬兰还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不过,打造“无手机校园”之举只能防一时。学生不可能总在学校,还是得回家。于是,防沉迷的重任就落在了家长肩上。

这届家长难就难在这儿了:既不想让孩子沉迷,又不可能不让其接触网络和智能手机。这个“若即若离”的度,不好拿捏。

为给家长支招,教育部近日又发布了《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具体提出了“五要”:一要善引导,重监督;二要重表率,立榜样;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四要导心理,促健康;五要多配合,常沟通。

以岛叔的育儿经验,这“五要”切中肯綮。贯彻“五要”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渡劫”的过程。孩子的问题和毛病,根本上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和毛病。孩子沉迷手机与网络的背后,是家长的缺席、失位甚至错判、误解。孩子听到的第一句脏话,看到的第一个游戏场景,可能都来自家长。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归根结底,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因此,加强引导和监督,需要家长切实扛起自己的育儿责任,不逃避不放弃;做表率,需要家长先改变自己沉迷手机的状况;多陪伴,需要家长开发健康的互动方式,用“面对面”代替“键对键”;疏导心理,需要家长真正去关心孩子所思所想;配合学校,需要家长告别“甩手掌柜”式的思维,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对问题苗头早发现、早诊断。

在家长以身作则的大前提下,学校做好家校沟通、坚持“管”“教”结合,互联网平台做好内容筛选、设置青少年防沉迷机制,方能让孩子们对防沉迷管理心服口服、无处“逃票”。这不,假期将至,岛叔看到好多游戏的开始界面已经设立了醒目的“青少年模式”“家长模式”。

说到底,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是全社会的课题,也是这个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image.png

请家长们阅读并背诵全文(图源:教育部网站)

文/田获三狐

编辑/点苍居士

来源:侠客岛


责编:赵宽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