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注重开拓农村市场

海外网 2021-03-12 10:14:39

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韧性强、潜力大,尤其是农村有巨大发展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如何把这个市场搞活,循环搞通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农民作为市场需求方,面临厂商忽视中低收入人群需求、疏于下沉市场开发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民作为市场供给方,则存在农产品附加值低,收入提升有限的问题。对此,必须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同时疏通农村市场面临的“堵点”,切实推动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需求侧管理方面,以市场开拓型创新为突破口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从财富分配上看,中国仍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金字塔”结构。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不能只依赖北上广深等少数大城市和少数富裕人群的带动,而是要激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基数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物流体系逐步建设完善、新零售渠道在城镇市场扩大布局,依托电商网络平台以及新零售的发展,农村的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开拓农村市场,企业不能奉行技术至上论,将“技术创新”作为占领市场的唯一手段,反而要重视“市场开拓性创新”,把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剔除不常用的功能、配置,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功能等措施提升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实现产品和服务平民化。只有主动适应农村消费结构,才可能满足农村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切实推动形成依靠内需市场的新格局。

在供给侧改革方面,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切入点提升农民收入。保持农村内需市场持续扩张,归根到底是要想方设法提升农民群体的稳定性收入。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以规模化、链条化、企业化生产等措施对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进行现代化改造,依托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一是立足地方特色资源,推动规模化生产。地方政府、农业推广机构、农民代表共同商议,选择优先发展的农产品,由政府负责整体建制规划,遵循分批成片建设思路,明确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标准、选址布局、建设内容、建设目标、时间节点等有关要求,细化园区内基础设施、新村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专项规划;农业推广机构负责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种质、技术的选择、引进、推广;农民代表(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负责具体的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营工作,按照农业推广机构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技术规范进行农业生产。

二是引进深加工环节,推广链条化生产。在城乡间加快建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把城市的资金、技术、人力等先进生产要素引到农村去,在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等现代工业化生产理念,向市场供给安全高质的农产品。同时,对农村尤其是脱贫地区的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生产要求改变传统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离散生产模式,转而以利益共享的方式鼓励农户将拥有的资源与能力集中起来进行企业化经营,以发挥不同要素的最大效用。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允许农户将土地入股,让农民变“股东”,按资分享利润;同时,安排农民根据技术能力参与不同生产环节劳动,让农民变“工人”,按劳获取工资,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程宝栋 杨超)


责编:孟庆川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