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江之歌》为新时代的长江立传

2021-06-07 11:25:0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长江之歌》极高的辨识度,在于它坚持了为新时代的长江立传。

图片1.png

纪录片《长江之歌》。图源:央视。

长江,这条在东方土地上流淌着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留下人类一万年以上的生存密码,更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创造着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护母亲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史诗。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呼应时代脉动,适时启动国家重大题材电视工程,历时五年,多支拍摄队伍分别沿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长江干、支流南下,从发源地三江源到崇明长江入海口,从青藏高原、巴蜀山川、荆楚大地到江南水乡,从历史人文、扶贫、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个维角全景式记录了长江流域近年来发生的巨大深刻的变化。这部《长江之歌》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之后,第三次对长江进行全景式记录。《长江之歌》体现了主创团队为江河立传、为时代存档,以及敏锐记录、适时发声的政治担当和文化自觉,是一次政治站位与艺术探索相结合的实践。正如总导演夏蒙所说,在短视频当道的时代,拍摄这样一部总体量300分钟的长纪录片似乎是“逆势而动”。但他相信,《长江之歌》以其对母亲河直击人心的深度解读,对长江大保护的深层次报道,决定了它不会成为一件昙花一现的东西。“我们这部纪录片,它带给观众的内容不是短视频那样稍纵即逝的,它的历史厚重感和长江大保护的现实紧迫感,能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未来。”

《长江之歌》极高的辨识度,在于它坚持了为新时代的长江立传。纪录片的主题既鲜明又高屋建瓴,以新闻报道、新闻画面点题强化。不仅如此,每一集开头也都通过话外音“开启”本集内容的国家层面设计。从而使纪录片的立意上升到了国家顶层设计、国家战略的高度。高立意源自大情怀。主创设定的目标是为国家写史,讲好新时代的长江故事,中国故事。与单纯歌颂母亲河的伟大和壮丽的作品不同,《长江之歌》包含对一度破坏的生态的深深担忧,以及对长江经济带保护性开发的取得长足进步的自信与自豪。正是这一“红线”和“情怀”成就了这部纪录片的宏大性和史诗性。

长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长达6300多公里。这条世界第三大河有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这给取材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长江之歌》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取材上做到了“取精用宏”。六集构成的框架和分主题 “我们赞美长江”“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挽起高山大海”“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这一设计保证了以相对简洁的篇幅表达有历史厚度、时间长度、保护力度的内容。如第二集“你从雪山走来”以五年时间为轴线,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我们的家园”为核心主题,以镜头语言讲述长江流域濒危动植物故事,展现国家在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方面采取的有效举措,以及维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取得的阶段性喜人成果;第三集“你从远古走来”着眼于长江流域巴蜀、荆楚、吴越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传承,通过深入研究长江一带的文物、瓷器、丝绸等文化符号和传统技艺,展现了长江流域千百年来形成的精神价值、情感纽带、审美情趣和智慧结晶。第四集“挽起高山大海”以绿色发展为主题,通过讲述三峡工程、航道综合整治、南水北调以及大型桥梁等长江流域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设故事,展示长江“黄金水道” 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主动脉功能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第五集“灌溉花的国土”则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探索与创新。每一集环环相扣,又能够独立成章,这种有机结合使纪录片达到了构思和结构的完整——《长江之歌》在纪录片形态的探索上可谓匠心独运。

在叙事上《长江之歌》采取的是“大含细入”的策略。古人论创作有“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之说,即优秀的作品往往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细的事物。《长江之歌》不仅有清晰的总体思路和有机相连的框架,同时注重用一人一事去表现厚重与宏大,从而使整部纪录片有一种错彩镂金的饱满。家住长江边的四川马鹿寨村民张邦祥为减少对长江水的污染,改网箱养殖为上山种芒果树,转换经营后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安徽农妇佘世珍和儿子因意外捡得鳄鱼蛋而加入了保护扬子鳄的队伍,为给扬子鳄腾出生存空间,增加扬子鳄栖息地,人类进行搬迁退让。武汉硚口区和宜昌市都拿过去的“吃饭产业”开刀,搬迁关停了长江沿岸的化工企业,母亲河的子孙们认为保护母亲河生态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由是观之,《长江之歌》更是一部人类进步的“文明之歌”,它还是一部人类进化的“文化之歌”——它突出记录有考古新发现的三星堆文化和良渚古城遗址,如三星堆博物馆里3.96米高的青铜神树出土时残缺不全,工匠们数年修复才让它恢复原貌;再如,通过保存三峡库区石宝寨这一“江中盆景”,让观众从这一奇观的今生来世,看到了长江保护性开发的力度。

电视纪录片本质上是一种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电视文艺样式。作为一部优秀纪录片,《长江之歌》遵循着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相结合的创作宗旨,在题材选择、叙述方式、镜头长度、采访景别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尽可能利用素材增值达到真实再现,完全避免了那种摇摇晃晃跟拍的所谓真实。该片利用精彩的细节描述和与科技人员、施工人员、文物保护人员、政府官员等的访谈,把丰富复杂的技术知识化繁为简,观众在感受事实的同时增长了科学知识和信息甄别能力。所以这是一部兼具了文献类与自然类两种特色的纪录片。它遵循事实不虚,风格不拘的创作原则,把母亲河记录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留给观众的除了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滋润,还有审美的愉悦,无愧于为母亲河献上的一首荧屏史诗。

(范咏戈,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责编:赵壹晨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