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现场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供图)
“世界经济是走向开放、包容、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还是走向封闭、垄断、失衡和危机,相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会选择前者,这是共建‘一带一路’最强大的民意基础。”在9月22日举行的《“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暨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在致辞中表示。
李培林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民心工程、系统工程、精品工程以及世纪工程。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要通盘考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考虑所在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影响,合理高效调集各方资源,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主体相互配合。由于共建“一带一路”在客观上与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一脉相承,会冲击到某些国家的世界垄断利益,从而招致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抹黑和打压,但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发展,只要正心明道,就能行稳致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具有特殊意义。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俄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断寻求深度沟通与合作。特别是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背景下,欧亚国家对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相当重视。俄罗斯以及很多东欧中亚国家都希望能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以发挥其地缘优势。要借助上合组织、“中国+中亚五国”、中国中东欧合作推动跨区域合作,未来欧亚国家仍将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稳定的战略伙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重要平台和重要保证。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互联互通。这个互联互通是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既包括交通能源、通讯等设施的硬联通,还包括国家间、国际间,战略规划、规则标准对接和人文交流等软联通。为了更加有效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加聚焦于中国周边地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中国与周边率先形成通畅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用三个“新”概括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至今8年来的特点。他认为,在中国的大力推动和引领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为中国与世界联动发展的新路径、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进步的新范式、不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的新创举。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很受欢迎。到2030年,“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条人类社会的减贫之路、共同繁荣之路。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单位编写的《“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6年,是“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重要品牌。《“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由总报告、分报告、国际合作篇、国内区域篇、专题篇五部分组成,其中分报告分别从贸易、投资、产能、科技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在重点领域的推进成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和合作前景;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投资合作的优化建议等。(陈洋)
责编:陈洋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