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改善全球基建,不能靠地缘政治斗争“小心思”

2021-11-10 18:25:13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中方光明磊落的表态应当让美方感到自惭形秽:改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这项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事业掺不得半点水分,它需要的是推动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不是地缘政治斗争的小心思。

VCG111334903609.jpg

资料图:七国集团(G7)峰会(图源:人民视觉)

据美国之音等外媒报道,拜登政府计划在2022年1月份对全球5—10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这项投资是七国集团(G7)今年6月通过的“重建美好世界”(简称B3W)的一部分。如果B3W真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乐见的。但遗憾的是,一谈起B3W,拜登总是把“有别于‘一带一路’的另一个选项”挂在嘴上,地缘政治意图昭然若揭。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月9日在例行者会上所言,中方认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相互抗衡或彼此取代的问题。世界需要的是搭桥而不是拆桥,是互联互通而不是相互脱钩,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封闭排他。中方光明磊落的表态应当让美方感到自惭形秽:改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这项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事业掺不得半点水分,它需要的是推动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不是地缘政治斗争的小心思。

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靠耍耍嘴皮子的政治作秀就能成事的。G7宣称要为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基建计划提供高达40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然而拜登政府自己提出的3.5万亿国内基建计划已被国会砍到只剩1.2万亿美元,国会又怎么可能支持美国政府在他国的基建项目上拿出多少真金白银?G7想依靠私人资金来实施该计划更令分析家感到困惑,美国《全球商业评论》期刊就刊文指出,对私人投资者来说,投资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似乎风险太大。文章援引英国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杰的话称,G7在吸引私营部门支持方面将面临障碍,“私营部门会发现很难说服股东”。

发展中国家会不会乐意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所谓“支持”恐怕也要打个大问号。过去多年里,美西方一直在炒作“一带一路”倡议令沿线国家陷入“债务陷阱”。事实上,制造“债务陷阱”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债务仍然来自发达国家的商业债权人和多边金融机构。比如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中国令斯里兰卡落入“债务陷阱”,但实际上中国提供的贷款不到斯里兰卡外债总额的10%。在指责中国贷款“不透明”“不规范”前,发达国家最好把自己的账本先晒出来,让国际社会好好看看它们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贷款用在了什么地方?可以说,包括B3W在内的所谓基建项目,从一开始就是西方国家自我陶醉的政治表演和难以兑现的宣传品。即使B3W真能拿下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又要让这些发展中国家在“人权”“国内法律法规”等方面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实际上,如果美西方能够跳出“竞争”的窠臼,就能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与他们提出的基建计划不但没有冲突,反而在很多方面具有内在互补性。众所周知,“一带一路”从来追求的都是百花齐放的大利,而非一枝独秀的小利。8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之所以越来越大,靠的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比如,通过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取得了各施所长、各得其所、多方共赢的积极进展,实现了“1+1+1>3”的效果。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在内的G7国家,也都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

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美国若真心想要展现对多边合作的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就应该尽早跳出“竞争不止”和“总要找个对手”的思维怪圈,真正和包括中国的国际社会同心合作,多做一些有利于国际和平稳定和人类发展的事。(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陆宁远、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