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学者:西方自近代建立的话语霸权只是暂时现象

海外网 2021-11-24 10:34:37

韩冰.jpg

(韩冰 摄影)

“中国学者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11月21日,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在“新媒体渠道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系列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开题会”上表示。此次研讨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来自10余所高校和智库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围绕“Z世代意识形态及新媒体渠道如何增强中国话语权”等议题进行交流。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董时表示,讲述中国青年的故事,讲明中国的道理,借助精准样本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民意调查表达中国青年的态度至关重要。同时她认为,中国国际传播应当结合现实需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精准、务实和深入。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遵循大国话语构建通行的原则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价值方面的引领,其次要完善利益分享的机制,最后要坚持实践方面的支撑。同时他结合自身研究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三个建议。首先要有量化数据做支撑,其次需要多学科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后注重国际传播新产品的研发。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丽认为,国际传播研究中定量化的日益重要性。在谈到中美网络议题时,她表示,虽然目前看美国在网络空间战略上遏制中国的走向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从长远看中美两个大国仍然应该寻求凝聚利益的共识,求同存异,要尝试建构共赢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檀有志分析新媒体时代国际话语权的五个驱动角度,分别是技术角度、资本角度、使命角度、大局角度和旁观者角度,未来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要从这五个角度出发正视差距,培养话语权方面相关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白文刚以文明传播为视角分析,要从5000年的文明交流来考察人类历史。他表示西方自近代建立的话语霸权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正在崛起的中国不必感到过分焦虑。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清楚中国,首先应要将自己与西方国家放在平等的地位。中国应搞好制度和价值层面的建设,基于全世界经验的理论和中国的事实创建自己的理论,今后中国国际传播将大有可为。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敬鑫认为,要加强对Z世代群体的深入研究,同时用好并且打造自主社交平台。在运用、研究西方主要社交平台的同时,中国也应推动社交平台“走出去”,在国际上吸引Z世代的关注。这将有利于提升话语权,客观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此次会议同时举行了全国青联文化与传播基地国际传播实验室的揭牌仪式,这一国际传播实验室将聚焦国际舆情以及国际传播的创新研究工作。(张丹玮)

责编:吴正丹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