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这些国家被白宫打入"另册",只因太懂"美式民主"底细?

2021-12-10 17:25:41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回顾“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爆发10年来的轨迹,就足以了解“美式民主”会带来多么痛的领悟。

56a9a7f52aa211ef67fdb6652f9c29e.jpg

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军在叙利亚发动了一次针对基地组织头目的空袭,导弹发出后击中6名平民。图为在美军空袭中受伤的卡西姆看望同样在空袭中受伤的10岁儿子。(来源:人民视觉)

美国大操大办“民主峰会”本想博个“满堂彩”,但这个昏招一出立刻引来国际骂声一片。这场“民主峰会”槽点之多,几乎让人人“有槽可吐”。看到白宫发的“峰会”邀请名单,恐怕很多中东国家民众会直接懵圈:什么?我们搞“民主”搞了这么多年,从“阿拉伯之春”算起也有10来年了,竟然不是“民主国家”?

在美国大肆推行“民主改造”的中东地区,只有以色列和伊拉克受邀。为什么白宫不邀请大多数中东国家参会?难道是害怕深知“美式民主”底细的中东国家“砸场子”?回顾“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爆发10年来的轨迹,就足以了解“美式民主”会带来多么痛的领悟。

2010年岁末,一场爆发于突尼斯的政治动荡迅速向整个中东地区蔓延。距离突尼斯2000多公里的埃及,也迅速被卷入“阿拉伯之春”的混乱中。2011年1月25日,数万抗议民众涌入开罗的解放广场,要求改善民生环境。2月11日,长期执政的穆巴拉克下台。复盘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会发现,或许“炸药”由埃及民众亲手引爆,引线却是美国人处心积虑、暗中铺设的。

美国对埃及“社会变革”的策划由来已久。“9·11事件”发生后,中东地区的“民主”情况成了美国政客尤为关心的议题。2002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大中东民主计划”,大幅提升推进中东“民主”的资助额度,而埃及正是美国“民主改造”的重点对象。

美国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实施“民主改造”的套路:首先借所谓“文化交流”、经济援助、引导舆论等方式,为发动“颜色革命”制造舆论氛围,尽量夸大现政权的错误、弊端,以激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政府情绪;同时,向民众灌输美国的价值观,使人们认同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培养大量非政府组织,全方位培训反对派领导人,抓住重要选举或突发事件的时机,通过各种街头政治活动,推翻当地政权。

整个套路“一环扣一环”在当年的埃及上演。据2008年埃及人权发展报告统计,2002年开始,埃及每年新增约600家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发展”与“宣传”领域。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向国务院拨出专款用于为埃及提供“民主”和“治理”援助活动,并向开展此类援助的非政府组织提供帮助,而且此类援助不必事先得到埃及政府的批准。有此法“加持”,埃及非政府组织增长速度再次加大,而许多号称非营利性质的非政府组织背后都有美国政府身影。这些非政府组织接受大量资金用于开展各种“民主”推进活动,包括培养“革命”青年领袖。

2005年—2010年,埃及有近万人参加过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培训。以“1·25革命”中十分活跃的“4月6日青年运动”为例,其骨干人员就曾表示,他们2009年受过由美国中情局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坎华斯”(CANVAS)的训练,“学习如何用非暴力方式动员民众、控制军队和如何有效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

当“幕后黑手”还不够,美国政客甚至还站到了台前。美国驻埃及大使馆官员会定期会见埃及的反对党领袖、人权活动家,并了解埃及政坛的情况。大使馆还会送记者和激进分子去美国感受“民主”氛围。2009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开罗时,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曾接待了一批在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接受过2个月培训的埃及青年活跃分子。

当“1·25革命”骤然发生,美国前期的种种铺垫似乎取得了“不错”效益。于是“援助”不断加码,美国政府为埃及提供的“民主和治理”援助的资金从2010财年的约1300万美元增加到2011财年的约7200万美元。非政府组织更加活跃,更多的抗议被掀起。动辄数万、数百万的人们一次又一次聚集在解放广场,要求审判、要求改革。

然而,“街头革命”非但没带来新的民主政治,反而造成持续的社会动乱和一幕幕悲剧。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动荡、大混乱和大分裂,让埃及民众从希望走向失望。埃及中央数据统计署资料显示,2012年埃及失业率达12.7%,失业总人口升至340万,比前一年增长7.6%。持续动荡的安全和政治局势,使国家经济发展脚步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埃及赖以生存的旅游业遭重创,2013年7月,开罗的酒店入住率只有六分之一。

埃塞俄比亚非洲和国际事务专家穆斯塔法·阿哈马迪在“金字塔在线”网站发表文章《应许之地》评论称,埃及人民在奥巴马“现在就意味着现在”的口号煽动下推翻了穆巴拉克,但埃及人民也因政局变动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国的所作所为使阿拉伯人民认识到,美国希望将一种刻板的民主模式强加于阿拉伯人,而不管他们的意愿如何。

看清了“美式民主”真面目的埃及后来选择了及时“止损”。而“阿拉伯之春”的反转故事,不仅发生在埃及。一度被西方称为民主转型的“模范生”突尼斯,近来也不再一味遵循形式上的西式民主。《纽约时报》也不得不承认,“阿拉伯之春”十年过去了,“突尼斯人感觉自己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在倒退”,“这一次,人民猛烈抨击的是民主”。

“阿拉伯之春”殷鉴不远,“民主峰会”还能忽悠谁呢?

(文/何出此言)

责编:何洌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