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这个问题,为何让习近平放心不下?

2021-12-15 15:09:0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32.png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在今年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点出了一些地方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农村改厕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大量厕所中看不中用。习近平指出:“全国气候生态环境千差万别,经济生活水平也是千差万别,怎么能用一种改厕方法?”又如,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拉闸限电”。习近平明确表示:“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

此外,习近平还在会上提到了几份批示,其中,有两份批示时隔不久。一份严肃告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切勿死灰复燃。”另一份谆谆嘱咐:“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

习近平放心不下的,正是有些地方在工作中的一个现象——乱作为。

如果说“不作为”是懒政惰政、贻误工作,那么“乱作为”则是脱离实际、任性用权。“乱作为”表面上看似“积极作为”,实际上是该管的,乱管一气;不该管的,胡乱插手。

习近平指出:“不作为对党和国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时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乱作为的根子在哪?就在错误的政绩观,在眼界不宽、能力不够。

现实中,许多领导干部有强烈的政绩冲动,渴望在任上大干一场,这当然是件好事。问题是不能为了出政绩、图升迁,就不惜“闯红灯”、打“擦边球”,乃至举着旗号胡乱作为,脱离实际硬干蛮干。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比如,有的地方发展产业无视当地实际情况,一窝蜂上项目,导致产业重复建设;有的一拍脑袋,就轻易把城市种了数十年的榕树一砍了之,既破坏生态环境又损害城市文化积淀;有的在疫情防控、污染整治中搞“一刀切”“层层加码”;有的热衷于借旅游开发的名义违规举债搞形象工程:独山水司楼、巨型关公像……都是活生生的教训。这种只想大干快上、不顾实际成效,只管“做没做”、不问“好不好”的工作方式,本质上都是乱作为。

除了政绩冲动,乱作为与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面对新形势,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工作思路,却在心理上不甘人后,能力水平不足,又害怕底下人议论长短。咋办?只好让工作围着自己想法转:上级要求绿化环保,他来个荒山涂绿漆;上级要求化解矛盾,他来个封捂堵压瞒;上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他干脆“一关了之”“一禁了之”……

前段时间,《求是》杂志曾刊登一篇文章:《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经济工作实践与启示》。

文中指出,当前制约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怎么干”上存在不懂、不会、不敢、不愿等问题。例如,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一些地方就误读为要关起门来搞建设;提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些地方就认为什么都要自己干,甚至不顾自身条件“跨越式”发展高科技产业。

可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面对乱作为现象,习近平强调:“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在他看来,“领导经济工作专业能力十分重要。”

如何做到更“专”?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不是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不断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还在会议上谈及“成事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他强调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

广大与精微的辩证法,值得各级领导干部领悟和记取。

文/钟祺

编辑/九段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振、张婧妍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