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这不是‘狸猫换太子’吗?”

2022-01-06 20:33:09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学习小组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这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要求,也要有质量上的保障,即“必须是良田”。今天,小组邀请专家结合调研案例,继续跟大家聊聊粮食安全的话题。

image.png

撂荒的耕地(图源:网络)

“耕地红线”是“三农”领域的高频词。

长期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划定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最新国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成功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完成了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的目标任务。

保住耕地面积,才能端稳“中国碗”。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散发多发的局部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困难挑战,农业生产仍然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迎来“十八连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也要看到,尽管连年丰收,粮食生产和消费却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一个严峻问题就是,中国的耕地质量亟需提高。

此前,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将全国耕地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十个质量等级。其中,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也就是说,中低产田占比高达2/3以上。优质耕地资源十分紧缺,直接影响着粮食持续稳产高产。

提高耕地质量有多重要?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假如全国平均亩产从400公斤提升到600公斤,就意味着可以用原来2/3的耕地,生产出一样多的粮食。可见,守住耕地保护的数量红线,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就高枕无忧了,还必须守得住耕地的质量底线,保证18亿亩耕地都是良田。

image.png

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九分场的麦田里,农机手操作收割机收获小麦。(图源:新华社)

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就会触及“占补平衡”的问题。按目前政策和法律规定,非农建设经批准后可以占用耕地,但需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补充。现实中,有的地方“占补平衡”不规范,加剧了耕地质量恶化风险。

这些年,工业化、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虽说有“占补平衡”的规定,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情况客观存在,一些地方甚至用劣地、坡地、生地来滥竽充数,出现了“耕地上山”现象。从账面看,“占”和“补”两边数量不亏,但耕地质量却大大亏空了。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曾敲响警钟:“你在城郊占了一亩高产田,然后到山沟里平整一块地用作占补平衡,这两块地能一样吗?质量相差甚远,这样的一亩地甚至二亩地不能顶一亩高产田用啊!这不是‘狸猫换太子’吗?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玩虚的是很危险的,总有一天会出事。”

有的地方在“占补平衡”实施后,当起了“甩手掌柜”,本来补充的耕地质量就不高,加上复垦后缺乏经营管理,导致土地无法耕种,只好用来栽树木,甚至干脆撂荒。

此外,随着农资、人工费用上涨,有的农户觉得种粮“没赚头”,就在基本农田上种植林果、挖塘养鱼等,对耕地造成破坏。例如,笔者在中部某农业镇调研时发现,有农户大面积挖塘养殖龙虾。虽然交了复垦保证金,但经验丰富的老农都知道,“农田挖成塘,想恢复都恢复不起来”。

image.png

施工机械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庙川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作业。(新华社发)

怎样既守住耕地数量红线,又守住耕地质量底线?在笔者看来,关键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一亩不少,一亩不假”。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让基础设施薄弱的“望天田”变成“吨粮田”。这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比如,笔者在东部某县调研时发现,该县70%的耕地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确保了粮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有效防止了土地抛荒、无人种田等问题出现。

不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防止“重建轻管”。比如,有的地方完成建设项目后,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导致后续的土地划界、土地流转以及基础设施维护等成了“糊涂账”。从这个角度讲,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周期管理。

“占补平衡”制度也要不断优化改进。

比如要加强监督。去年4月,自然资源部网站公开了1200个补充耕地项目与地块信息。据了解,今后所有通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也将逐地块“上图入库”。让各地的占补结果“晒太阳”,接受社会监督,可以有效杜绝“以次充好”现象。

又如要加强考核。农业农村部前段时间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加大耕地质量保护的考核力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及成果应用,完善耕地质量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要让地方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在行动上增强自觉,把保耕地、保粮食当成重要政绩去努力。

农村有句谚语:“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可不能是“方寸地”,而应是大片充满生机的良田沃土。只有这样,“中国碗”才能真正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文/夏柱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副教授)

编辑/九段、钟祺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责编:扈嘉翼、赵宽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