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前,天安门广场中心布置巨型中国结。(图源:视觉中国)
1月23日,北京冬奥会三个冬奥村——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和张家口冬奥村预开村,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美国等20余个代表团的先遣人员首日进村。随着冬奥会筹备工作进入“压线冲刺”阶段,国际社会表示支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闭环非常安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如何召开一届安全的冬奥会,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闭环管理、疫苗“应接尽接”、每日核酸检测……严格细致的防疫规定,是对运动员、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负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月17日引用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运行主任皮埃尔·杜克雷的话称,在涉奥人员启程飞赴北京之前,就需要进行核酸检测,而在抵京后也会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由此可以最大限度阻止疫情传入冬奥闭环。而在闭环之内,人们都接种了疫苗,每天接受核酸检测并佩戴口罩。“目前看来,闭环内非常安全,闭环管理既保护了环内的人,也保护了环外的人。”CNN1月22日称,北京正在为成千上万的外国奥运选手、官员、记者以及支持人员的到来做好准备,同时再次引用国际奥委会的声明称,“迄今为止的所有数据都表明,闭环内非常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也为中国的筹备工作投下了“信任票”。据法国国际新闻频道“法国24小时”(France 24)1月7日的报道,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严格且有力,在这种情况下,疾病传播的风险不会增加。
中国对疫情的有力防控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成功办奥的底气。《金融时报》1月22日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报告的感染病例相对较少。马来西亚《哈拉卡日报》1月20日的报道称,马来西亚奥林匹克理事会(OCM)相信,“北京能够举行一届成功和安全的冬奥会”。
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面对疫情,北京冬奥会的筹备付出了格外艰辛的努力,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英国《独立报》2021年11月10日曾引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的观点称,即使当前需要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的组织者也将提供非凡的比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2021年12月31日发表新年致辞时表示,期待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对于举办一届安全的冬奥会充满信心。通过举办这届冬奥会,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第一座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
明确表示将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国际政要名单也越来越长。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办公室发言人当地时间1月20日正式宣布,应国际奥委会邀请,沙希德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参与火炬传递。沙希德是第二位宣布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联合国高级官员,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确认将出席。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总统普京、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波兰总统杜达、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等将出席北京冬奥会。连日来,比利时、挪威、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菲律宾等国政府和奥委会官员积极评价北京冬奥会的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表示充分信任中方筹备工作以及防疫措施。
国际社会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期盼。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由中国和国际奥委会共同起草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联合国的会员国共提该决议。为庆祝北京冬奥会的召开,联合国1月14日还宣布将发行主题为“体育促进和平”的邮票。这是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
“一起向未来”是共同心愿
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的广泛支持表明,体育政治化没有出路。1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近期包括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组织和世界多国人士,纷纷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和期待,反对将体育运动政治化,充分表达了国际社会“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愿。
欧洲电视台1月17日引用法国国民教育、青年和体育部部长让-米歇尔·布朗凯的话称,“体育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其免受政治干预”。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表示,那些企图政治干预北京冬奥会的人都终将失败,世界将看到一幅积极健康的北京冬奥会图景。捷克总统泽曼坚决反对奥林匹克理念被政治所利用,认为“政治小丑的缺席不会对奥运会产生任何影响”。1月17日,爱沙尼亚外长利梅茨在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视频会晤时表示,爱沙尼亚支持中方办好北京冬奥会并参与了共提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她相信冬奥会将取得圆满成功。
在疫情反复延宕的情况下,世界迫切需要找到“更团结”的契机,而北京冬奥会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国际奥委会在给去年10月《亚洲时报》的一份声明中称,奥运会是一项让全世界在和平竞争中团结起来的活动,在我们脆弱的世界中,尽管存在分歧,但是体育是将整个世界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让我们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1月19日,南非国家电视台(SABC)网站刊登SABC前政治主编马库伊的评论文章称,北京冬奥会按计划进行说明,即使有疫情,人类社会也能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决心克服困难取得胜利,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戛然而止。(文/老度)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武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