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深一度:“稳”,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关键词

2022-04-02 15:12:12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领导人之间“开诚布公、坦诚深入”的战略沟通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cfb70c829b5ba2344e84fd41829d302.png

4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图源:新华社)

4月1日,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

这是中欧时隔两年再次举行领导人会晤。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领导人之间“开诚布公、坦诚深入”的战略沟通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稳”,正是读懂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关键词。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对话”

作为中国与欧盟间最高层级的双边对话机制,中欧领导人会晤一直是设定中欧关系基调以及促进中欧合作的重要渠道。在当前严峻国际形势背景下,这次会晤的重要意义引发外媒格外关注。

自3月初起,外媒就持续刊发报道聚焦此次会晤。德国之声3月1日就发出预热报道,文章称欧盟望能借此机会和中国“化解两者之间的紧张情势”。文章特别提到,中国商务部长对双方开展务实合作表示肯定,并期许双方推进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生效进程。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3月30日引用一名欧盟官员的话称,此次会晤“是一个机会”,“能为合作塑造新的基础”。

俄罗斯通讯社引用俄罗斯外交关系学院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涅日丹诺夫的话称,欧盟的对外政策建立在欧盟各国的层面上,在欧盟范围内各国通常持有自己的立场,而不是遵守布鲁塞尔的决定。但布鲁塞尔突出表现出来的合作意愿,可能会对各国政府产生很大影响。

4月1日会晤举行后的第一时间,路透社、《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路透社注意到,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将会晤的氛围描述为“开放和坦率”。

欧盟理事会网站4月2日发布米歇尔在会晤后的讲话称,在危机时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对话。作为全球主要力量,欧中双方有共同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为动荡局势提供稳定因素

中欧双方围绕乌克兰局势的立场和看法,是外媒报道此次会晤的关注焦点。在此次会晤中,中方明确提出了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四点意见:坚持劝和促谈、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

在报道中方关于乌克兰局势的看法时,《华盛顿邮报》注意到,中方希望推动中欧合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路透社4月1日刊文称,中方的表态表明北京将以“自己的方式”推动和平。

德国之声4月1日发表的文章引用“欧亚开放社会基金会”执行主任施瓦策的观点表示,欧洲从好几个方面需要中国,欧洲、中国和美国都需要相互合作来应对全球性问题。对那些因乌克兰局势威胁制裁中国的声音,施瓦策认为,“这会给欧洲带来高昂的代价”。

《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刊文分析认为,尽管存在明显分歧,但欧洲和中国可以而且应该考虑采取各种措施,减轻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影响。当前和未来的危机管控需要双方更加健全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

中欧合作远多于竞争

“中国呼吁欧盟有‘自主对华政策’”,包括德国之声在内的很多外媒还从此次会晤中捕捉到这一重要信号。中欧虽然有分歧,但共识远大于分歧,合作远多于竞争,中欧关系发展有不被乱局所裹挟的内生动力。

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外媒普遍关注到这个事实:中国和欧盟在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中形成相互依赖。

“过去10年,欧洲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猛增。”CNN刊文分析,汽车、机械和电信设备是欧洲和中国之间交易最多的商品。对欧洲而言,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是迄今为止对华最热门的出口产品,而航空和电气设备也受欢迎。与此同时,婴儿车、家具和其他家居用品等是中国在欧洲的畅销产品。

《金融时报》援引荷兰合作银行的分析师的话表示,德国经常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放在首位,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8%来自对这个亚洲国家的销售。欧盟其他成员国,包括匈牙利和希腊,也积极寻求中国的投资。

事实上,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合作的价值和意义远超经贸领域。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4月2日的报道援引冯德莱恩的话称,欧盟和中国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进行建设性合作。(文/老度)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武慧敏、毛莉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