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学习小组 >

【学习小组】习近平送给朋友这本书

海外网 2022-04-23 18:10:00

陕西梁家河村民王宪平有两样珍藏了50多年的老物件——一个是黑色笔记本;另一个是有着红彤彤封面的《毛主席诗词》。这都是习近平送给他的礼物。

11.jpg

习近平送给王宪平的笔记本与书。(图源:《窑洞里的读书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由于年龄相近,又都喜欢读书,他和王宪平有许多共同语言,经常一起“拉话”。习近平的窑洞里摆满了书,炕沿、铺盖、枕边,到处都是。王宪平常借习近平的书看,互相讨论书中的内容;习近平也会聊自己的见闻经历,还亲热地直呼王宪平的小名“黑子”。

有一天,习近平掏出个本子说:“黑子,我送给你一个笔记本,你能看上不?”王宪平说:“咋能看不上呢?你送给我,我就拿上。”没过多久,作为村里的“文化人”,王宪平被调到县城工作。习近平得知后,又送他一本《毛主席诗词》,里面用钢笔写着“送黑子:工作纪念”。

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知青里,读书最多的就是习近平。王宪平记得,习近平白天挑担子,晚上还点着煤油灯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乡亲们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

习近平曾回忆:“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凭借这股子劲头,上大学前,他就已通读三遍《资本论》,写下18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视频/央视

与书为伴、以书赠友。在习近平的生活中,读书分量很重。

习近平博览群书,而且善于运用。他借《警世通言》告诫省部级干部“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读《四书集注》“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坚定为民初心,引《韩非子》“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敲响从严治党警钟……在外交舞台,他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培根、海明威等到访国名家的作品或名句,拉近与当地人民的心灵距离,表达中国人民的视野和胸襟。

对习近平来说,读书不仅是“最大的爱好”,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他看来,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关于读书方法,习近平也有自己的心得。他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写道:“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读书问题。2009年5月13日,他专门以《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题,在中央党校作了一次讲话。他说:“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

习近平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他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勉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2014年12月,习近平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在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时,他告诉学生们,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22.jpg

2014年12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图为习近平在郑裕彤住宿式书院参与学生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习近平对读书的倡导一以贯之。十八大以来,从“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印发,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书香中国”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就在今天,习近平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他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文/钟祺

编辑/静玄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习近平党校十九讲》《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振、扈嘉翼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