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安全”为名,肆意加征关税、竭力打压他国企业、大搞技术封锁,这样赤裸裸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事,美国这些年没少干。在美国某些政客的行事逻辑里,“国家安全”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凡是感到不爽的,美国都能编出一套“国家安全”说辞,大肆动用国家力量,向特定国家及产业强力施压。
先看美国在经贸领域的种种操弄。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援引美国国内贸易法“232条款”,以进口钢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高额钢铝关税,把全球拖入一场持续经年的贸易争端。此后,美国又不顾反对声浪,对汽车及零配件、铀矿石等进口产品发起所谓“国家安全”调查。2021年9月,正当全球大宗商品高位震荡之际,拜登政府又故技重施,宣布就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开启“232调查”。
再看科技领域,美国更是将所谓“国家安全”概念用到了极致。为了打压他国新技术企业,美国最常用的招数,就是搬出“国家安全”的名头,把限制市场准入和投资、出口管制、行政干预等手段统统用上一遍。针对中国的华为、中兴两家企业,美国一方面限制其产品进入美国及全球市场,一方面加紧对芯片、操作系统的“断供”,甚至教唆加拿大无理拘押华为首席财务官达3年之久,妄图以此阻碍中国科技企业的前进步伐。针对中国科技企业字节跳动推出的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抖音国际版),美国曾给其扣上“危害国家安全”的帽子,先恐吓让其停止提供服务,接着又引入美国资本企图推行强制收购,极尽威逼掠夺之能事。今年3月,美国还将俄卡巴斯基实验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美公司列入所谓“威胁国家安全名单”;去年12月,美国商务部更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格鲁吉亚、马来西亚、土耳其的数十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进行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隔离。
更偏执的是,美国多年来奉行有“太空封杀令”之称的“沃尔夫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科学家参与中美航天科研活动。过去3年多,美国还力推“中国行动计划”,给华裔科学家扣上“通中”罪名,干扰中美正常学术往来。2020年,又把13所中国高校列入“实体清单”,断供MATLAB 等基础研究软件,给中美科研交流制造难题。此外,美国借“国家安全”之名构陷中国留学生、取消留学签证的事件也层出不穷。
可见,美国口中的“国家安全”,根本就是实施霸凌的幌子,其目的就是在全领域维护美国垄断利益,企图把中国等竞争对手排除在外,实现美国一家独大。
殊不知,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把经贸和科技当作政治打压工具,肆意挥舞制裁大棒,损人也不利己。美国的这些举动,不但严重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和市场规则,也损害了包括美国在内全球消费者的福祉。在疫情阻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大国的美国,心里装着的根本不是大国责任,非但不想方设法弥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短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应有的贡献,反而频频使出“断供”“脱钩”“筑墙”等“阴招”,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给世界经济复苏雪上加霜,也阻塞了世界人文科技交流,给人类的长远发展制造重重障碍。
和平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开放、合作、包容才是人间正道。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行打压封锁之实,虽然表面上维持了一时的霸权,但这种竭力推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行为,最终损害的必将是美国的国家信誉和国家发展。孰轻孰重,值得那些美国政客们好好掂量。(林子涵)
原标题: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危害世界(观象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5月09日 第 10 版)
责编:吴正丹、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