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麦(图源:新华社)
再过20多天,华北平原的小麦就成熟了。这当口,有的地方却传出了“割青麦作饲料”的消息。农民将青小麦收割,以1500元/亩的高价卖给饲料企业。有人说:青麦割了当饲料,一亩能卖1500元,比成熟了再卖还赚钱呢!
眼下,俄乌局势带动全球粮价上涨,保障粮食安全更显重要。这时候糟蹋小麦,到底咋回事?岛叔联系了山东、河南、江苏的小麦种植户,他们却说没有收购商找其购入青麦。
业内人士认为,收割青麦作青贮饲料的事不常见。网上流传的视频没有真正的收割场景,翻来覆去都是已有画面的拼凑。就此,可做两点简单分析:
一是有企业存在买青贮小麦应急的需要。去年,北方不少地区遭遇严重秋汛,长时间阴雨天及青贮饲料价格上涨,对少部分养殖企业收储青贮玉米造成影响。青贮饲料采买不及,青麦就成了代替。
二是以1500元/亩价格收购青麦不可持续。目前养殖企业常用的青贮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苜蓿、燕麦等,这些青贮饲料的价格远低于1500元/亩。从饲料作物的营养来看,小麦赶不上前述几种,尤其小麦才刚灌浆,并不适合动物吃。
既然只是个别现象且难以持续,为啥这事近期刷屏?原因值得深思。
一位小麦种植户对岛叔说,养殖企业通常不会以1500元/亩的价格大量收购青麦,他种了20多年小麦还没碰过这种情况。但如果有人故意捣乱、炒作价格,那就不用考虑价格的事了,毕竟就是收几亩作个秀,再高的价格也能出。
究竟谁在毁麦,目前尚无定论,但事情不能轻易罢了。在全球粮食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片刻松不得。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去年,全球面临日常性食物短缺的人数创新高;今年,俄乌危机影响全球粮食生产,或进一步推高短缺数字。不少国家紧捂“粮袋子”,限制农产品出口。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这一保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人付出艰辛努力得来的。拿即将收获的冬小麦来说,去年播种时北方遭遇罕见秋汛,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播种总面积1/3,一些地方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最差的。一位山东农户回忆:“地里都是水,我都想放弃种植了。得亏大伙儿一起努力,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一道道关闯下来,才有了不错的长势。”
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将维持紧平衡。为此,我们决不能容忍损坏粮食、破坏生产的行为,此种歪风邪气若蔓延,势必影响粮食安全。5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明确,各地要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还公布了热线电话,有发现毁麦问题线索的岛友可以行动起来了。
农民肯割掉收获在即的青麦,是因为卖作饲料价更高。这引出平衡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大问题。亿万农民起早贪黑、挥洒汗水,希望看到好收成、得到好收益。从这次事件发展脉络看,相关收购商趁虚而入,以高价诱导农民。但如前文分析,青麦高价不可持续,今年小麦售价也不低,有机构预计新麦上市价格将超过1.5元/斤,再加上一些补贴,收益还是挺高的。
长远看,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更加重视农民诉求,避免“谷贱伤农”,各地各部门得出真招,多拿点实在、管用的好举措,提高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更有奔头。种地盼收成,只要不“谷贱伤农”,谁愿意割掉收获在即的田产呢?
6月1日前后,全国冬小麦将大面积开镰收割,总产量约为全年粮食产量的1/5。忙活了大半年,人们盼望增收,而不是添堵。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得好:珍惜农民朋友200多天的劳动成果,中国人的饭碗大家一起端。
文/江北渔者
编辑/云歌
来源:微信公众号“侠客岛”
责编:侯兴川、庄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