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侠客岛 >

【侠客岛|岛叔说】市委书记因“西湖换柳”道歉,此事值得深思

海外网 2022-05-18 21:57:11

“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谈起西湖之美,湖畔垂柳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最近一起“西湖换柳”事件,险些让西湖丢了由古至今的文化“标配”。

据西湖景区管委会消息,在近期杭州西湖景观提升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移走7棵沿湖病柳,在原地加种月季花。此举引发广泛关切后,管委会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基础上,选取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优质柳树苗木进行补种。几天内,7棵新柳很快种植到位。

640.jpg

情况说明(图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5月16日,杭州市就此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听取相关人士意见建议,直言西湖换柳事件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人民群众对杭州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教训十分深刻;各有关方面要认真反思、提高认识,扛起保护西湖的使命担当。

西湖换柳,初衷未必“坏”。正像景区管委会说的,被移走的7棵柳树与高大悬铃木相邻,长期以来,悬铃木树冠压制柳树生长,使其得不到充足光照,老化、空洞、倾斜现象严重。出于对适地适树原则和树木生长特性的尊重,当地管理处才作出移柳决定。

这么一个决策,为啥会激起舆论风波?

对景区管理者而言,移走病树是园林管理惯常做法,不妨说做就做。可在杭州市民以及熟悉西湖历史文化的广大游人眼里,柳树不仅是西湖美景的直接体现,更承载着大家对特定文化意境的深层眷恋。

近千年前,苏东坡赴杭州任职,带着当地人筑起横贯湖面的2.8公里长堤,并于全堤沿线种植杨柳等植物,六桥烟柳自此成为西湖胜景;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文化意蕴中的文人诗兴、历史传统被定格成世界文化符号,保护西湖更成为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一份责任。

641.jpg

西湖美景(图源:新华社)

本次换柳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迅速反应、吸取意见、还柳于民,这在某种程度上值得肯定。但从全国看,近年类似事件不时发生,给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

比如,在城市景观更新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所谓“最小干预”,是指在达成特定景观修复目标过程中,尽量采取最小必要措施,在最低生态成本下完成改造,延续原有生态脉络。

又如,各地应依照现实情况,具体分析应对,建立“绿评”制度。2011年,南京市政府在地铁修建过程中移栽法国梧桐等古树名木,引起不小争议。此后,当地政府在吸收民意基础上承诺“工程让树”,并出台“绿评”规定,联合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市民代表成立咨询小组,对该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建议。

结合本次“西湖换柳”舆情看,城市管理更要“思民心”。依照现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重大决策要遵循“科学、民主、合法”三原则,决策者不仅要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合法决策,也要充分吸取各方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决策者要自觉尊重群众诉求,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尤其要在群众关切度高的大事小情中做好民意调查、沟通解释工作。一声招呼也不打,一味大干快上、拍脑门决策,只会激化矛盾、犯下“众怒”,不仅事情做不成,还丢了群众路线之本。

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有人许下“要让西湖至少再活2000年”的愿望。小到一棵柳树,大到万千民意,都是守护历史文化遗存、完善城市管理的基石,一丝不容撼动。 

文/点苍

编辑/绫波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刘素素、庄鹏泽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