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美国“绑架”欧洲的算盘打不响

海外网 2022-06-02 16:45:40

1.jpg

资料图: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海马斯”火箭弹发射系统实弹演练。(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当地时间6月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IRIS-T防空系统,并同意向乌克兰运送7门PzH2000自行榴弹炮。不过,与美国总统拜登在5月31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海马斯”火箭弹发射系统不同,朔尔茨在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重武器的问题上仍表态谨慎。尽管美欧仍在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支持,但在如何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美欧内部的裂痕已经无法隐藏。美欧分歧的暴露也再度证明,美国借俄乌冲突绑架欧洲的“小算盘”打不响。

俄乌冲突已近百天,尽管跨大西洋联盟还在努力维持团结一致的表象,但“激进”的美国、“积极”的中东欧国家与“谨慎”的西欧国家之间,已经越来越明显步调不一。冲突至今,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紧邻俄罗斯的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也积极“捐钱捐物”:波兰已向乌克兰交付了240多辆苏制T-72坦克、无人机、火箭弹发射器、数十辆步兵战车以及大批弹药;立陶宛和捷克的公民捐赠了数千万欧元,为乌克兰购买土耳其无人机和苏制武器。

而法德等国在军援乌克兰的问题上则显得更加谨慎。《华尔街日报》称,截至目前,德国这个人口超过8300万的欧洲最大经济体向乌克兰提供了2亿欧元左右的军事援助,这比人口仅133万的爱沙尼亚还少。相较于重武器,德国更多是提供步兵武器、医疗装备以及自行火炮等轻武器,并同希腊等国达成协议,用德国生产的先进武器换取这些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苏制武器。而法国也只援助了12门榴弹炮,没有提供坦克或防空设施。

跨大西洋联盟内部的这种不同步表明,尽管各方都想借俄乌冲突来“打压”俄罗斯,但各自却仍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对美国而言,挑动俄乌冲突实际上是过去十几年美国在欧洲地缘政治战略的延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压缩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就不断推动北约东扩,将北约东部边界推进了1000多公里。同时,美国还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挑动颜色革命,怂恿这些国家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这些举动都极大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4月底结束对乌克兰的访问时就“露骨”地表示,美国的目标是看到俄罗斯“被削弱”,直至其没有能力在邻国开展军事行动。

对中东欧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在地理上临近俄罗斯的国家而言,他们积极支持乌克兰更多是出于自身历史和地缘安全考虑,比如波兰、立陶宛等国,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既有历史上的“世仇”,也有现实地缘安全的担忧。《华尔街日报》认为,在这些国家看来,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重型武器不仅对乌克兰守住防线至关重要,而且还能阻止俄罗斯在未来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

而对法德等国来说,当前他们的担忧已经从地缘问题转移到经济问题上了。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原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飞涨,推高了全球通胀风险,令包括法德在内的各国民众面临钱包缩水、开支剧增的困境。欧盟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到8.1%;德国联邦统计局5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5月的通胀率攀升到7.9%,再创历史新高。因此,法德等国担忧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可能会延长俄乌冲突,损害本就脆弱的经济。德国民调机构Forsa在5月初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6%的德国人担心,运送重型武器会增加冲突蔓延到乌克兰以外的危险。意大利和法国的民调也显示出类似的担忧。

美欧分歧的暴露也再度证明,美国无法用俄乌冲突绑架世界。德国虽然在重压之下迈出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也并未踩实;拜登5月的亚洲行仍未能说服印度加入自己主导的“反俄大合唱”;美国的海湾及中东盟友至今仍拒绝加入对俄制裁行列。更不用说,从非洲到拉美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自冲突开始就坚持独立自主,拒绝“选边站队”。

美国若真像宣称的那样希望俄乌实现和平,就该停止“火上浇油”“拱火生事”,不再继续刺激局势向更危险的方向发展,真正履行起应该担当的劝和促谈的责任,尽早结束这场美国自己导演的地缘政治乱局。(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陈洋、毛莉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