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学习小组 >

【学习小组】这项学术工程,走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

海外网 2022-06-06 09:38:58

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这并非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

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在哪里起源?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这些疑问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课题,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回答的难题。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项目,从立项至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开展整整20年。

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拍摄浮雕。(图源:新华社)

谈到中华文明起源,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中华文明是否有5000年之久?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但古文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录,均为后代文献追述,其中有不少神话色彩。史学界曾流行一种观点,即“东周以上无信史”,有人对中国是否拥有5000年文明持怀疑态度。

怎样判断是否进入文明社会?国际学界主要以冶金术、文字和城市“三要素”为标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陈胜前告诉小组,这套标准符合欧亚大陆西侧文明模式,但不适用于中国。如果按这套标准,早于殷墟的考古遗迹都被排除在文明社会外,中国只有不到4000年文明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王巍在1987年赴日进修时也发现,许多国外学者否认夏朝实际存在。

历史溯源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商周以前有大量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的考古资料。要消除各种质疑,只有依靠考古研究成果。

如何找到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实证,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于是,有了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决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问题;本世纪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又正式立项,主要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并持续至今。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门口的石碑。(图源:新华社)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一处古城遗址。城址由内向外,分布着宫殿区和内城、外城,附近还建有大型水利系统。这里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定的4个最重要区域性中心性遗址之一——良渚古城。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良渚调研。那时的良渚,处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当地居民戏称家中桌椅半天不擦即可写字作画,考古学家痛心疾首地批评这一地区“炮声隆隆如战场”。

那时,在经济利益面前,许多人不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揭示文明起源的意义何在。在良渚文化博物馆会议室,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很快,良渚从“炮声”中回归宁静。

考古证明,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它的存在,使国际学界认定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良渚并非一颗“孤星”。不论是拥有世界最早观象台的山西陶寺遗址、城址规模巨大的陕西石峁遗址,还是发现中国最早“紫禁城”的河南二里头等遗址,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

结合全国多地遗址发掘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突破“三要素”限制,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20年探索不寻常,悠久的文明传承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习近平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参观者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观看展出的陶器。 (图源:新华社)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成果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需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文明探源不是为了显示当年辉煌,而是要研究问题、填补空白。比如,几大区域文化是如何汇聚成中原文明的?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对这些问号的解答,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让文明丰满起来,让历史有血有肉。

今天,我们追根溯源,也是为了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陈胜前说:“比如,古城遗址的水利系统表明,先人有改造生活环境、克服困难的传统,上千年过去,这种精神依旧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方能从5000多年历史中获得文化自信。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在厚重而深刻的历史中把握发展规律。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介绍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时曾表示:“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文/晶微

编辑/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青津、庄鹏泽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