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与中东多个阿拉伯国家在沙特吉达举行领导人峰会。(图片来源:路透社)
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中东行回到华盛顿。拜登此前曾高调宣称要开启美国和中东关系“新篇章”,但此行无论是从沙特“求油”、还是拉拢中东盟友搞“小圈子”和“集团政治”等算盘都纷纷落空。可以说,拜登此次中东行在争议中开始,也在失败中结束。
发生于2018年的沙特记者卡舒吉在伊斯坦布尔遇害事件,是过去几年里导致美沙关系持续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竞选期间,拜登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要让沙特因卡舒吉事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贱民”。也正因为此,当白宫宣布拜登此行的目的地包括沙特之后,便在美国引发巨大争议。特别是拜登此访恰逢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美国通胀压力持续的当口,拜登对沙特这个中东产油大国的访问,更让人看清了美国挂在口头上的“价值观”的成色。
拜登这场“以美国利益为重”的访问,对形势本就复杂的中东来说,根本毫无助益。以巴以问题为例,拜登对前政府巴以政策的继承,令巴以问题持续难解。尽管拜登对约旦河西岸进行了访问,并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进行会谈期间,还宣布美国将向巴勒斯坦提供3.16亿美元的援助,但他未能宣布重开美国驻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领事馆,他也没有像奥巴马、小布什和克林顿那样提及占领或结束占领的必要性。美国中东研究所巴勒斯坦和巴以事务项目主任哈立德·埃尔金迪说:“如果拜登连‘占领’这个词都说不出来,谁能想象本届政府能够结束它以达成两国解决方案?”
巴以问题难解,也让拜登推动阿以关系改善的努力遭遇阻碍。7月16日,沙特民航局宣布将向所有航空公司开放其领空,为更多往返以色列的飞越航班铺平道路。尽管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称此举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称“在与巴勒斯坦达成两国解决方案之前,沙特不会与这个犹太国家关系正常化”。
更糟糕的是,利字当头的美国还盘算着将“集团政治”的剧本带进中东。过去这些年,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从中东转向亚太,中东在美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美国更希望将中东盟友推到地区安全事务、保卫自身和美国利益的第一线。在拜登出访前,就有美媒放出风声说,美国想要鼓动以色列、约旦、沙特、阿联酋等国打造所谓的“中东版北约”。从表面上来看,美国是想让这些中东盟友通过合作更多负担起保卫自己和地区安全利益的责任,但实际上却是想通过鼓动组建这种联盟,将这些国家作为美国遏制伊朗的工具,并进一步将这些国家绑上美国“战车”,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地区进行博弈。拜登16日就赤裸裸地在吉达峰会上表示,美国“不会让中东由中俄或伊朗填补真空”,充分暴露了美国意图维护在中东的控制权和霸权的真实目的。
一个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在中东挑起事端、发动战争,留下无数烂摊子、制造巨大人道灾难的国家,现在还要将“集团政治”这把火引向中东,只会制造更多动荡和混乱。正如《纽约客》专栏作家罗宾·怀特所言,“为期四天的访问凸显了拜登在中东政策上的失败”,“将美国的政策和中东引向了‘更危险的方向’”。(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聂舒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