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稳发展与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专家合影。 主办方供图
“香港电影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攀过巅峰也有过低谷,一路披荆斩棘,也一路砥砺前行。作为来自香港的电影从业者,我与有荣焉。”寰亚电影副总裁郑剑锋说,香港回归祖国后,面对体量日趋庞大的内地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始终发挥兼收并蓄的优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持续向前。
“香港影像:辉煌岁月,美好未来”香港电影学术活动系列近日在北京拉开序幕。作为首项活动,“香港电影的稳发展与再出发”学术研讨会由香港驻京办携手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寰亚电影有限公司举办。17位内地与香港资深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香港电影创作、产业擘画、文化意识与美学思想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政策来护航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两地电影交流开拓了更多渠道。”香港驻京办副主任林雅雯说,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让两地电影人有更多机会交流电影制作技术和经验,共同制作的合拍片日益增加。2019年,国家电影局出台多项措施,支持香港电影在内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灵活性,让彼此优势互补,相互成就。
“回归25年来,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在内地电影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北上发展的导演、演员和制作人员,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成熟的商业经验、类型影片的制作经验。”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说,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到《长津湖》系列电影,都有香港出色的导演参与,让中国的新主流电影拥有了更受大众欢迎的角度。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执行主任张燕说,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创意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等,对影视人才发展给予很大支持,有了政策护航,香港电影可以走得更远。25年来,尤其是CEPA实施以来,香港电影更获得内地政策红利,两地电影合拍全面重启扬帆。资本、人才、市场等优质资源充分互补,联合融资、制作、发行等有效运作、一路发展。
湾区东风劲
周星说,中国电影银幕有8万多块,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随着中国电影蓬勃发展,香港自身地域性的电影特色,可能会在这种大环境下更好地凸显。中国电影整体的体量、类型的多样化,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只依靠香港本地市场无法支撑香港电影及影人长远发展,必须向外积极探索。内地这片广袤的市场便是香港电影不断革新发展的坚实后盾。目前香港电影界最大挑战在于人才断代、青黄不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提供的重大机遇,让香港电影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东风。”郑剑锋说。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发展有两大利好,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郑剑锋说,在重要的发展节点,寰亚电影与紫荆文化集团携手进行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发展大湾区文创产业、广纳两地影视人才,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郑剑锋介绍说,我们计划共同投资制作十部电影,为大湾区青年及两地影视人才实现电影梦提供广阔空间与机遇。充分利用香港影视工业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整合电影资源,共同策划、创作、投资及发行高质量的电影作品。“相信香港电影和影人一定能够以大湾区文创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契机,华丽转型,再创辉煌。”
《七人乐队》电影海报。张盼摄
经典永流传
去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增香港经典影片展,片单里满是惊喜。最受期待的4K修复IMAX版《花样年华》,首场和加映场次门票都在开售后秒空,足见香港经典电影的动人魅力。“香港历史上那么多经典影片,我们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的还不是很多。”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李晓红说,“香港有影人一直在做电影修复工作,也和我们联合培养修复人才。有待修复的影片太多了,如果把这些做好,相信香港电影会对年轻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香港电影拥有辉煌的过去,对于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可以提供重要的经验参考。”张燕说,如今,香港与内地影视合作更趋密切,合拍片收获越来越多两地观众认可。依靠香港电影人的丰富经验,内地资金提供的雄厚物质基础,两地互通有无,更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的相互理解。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说,25年来,博纳影业与香港电影广泛深入合作,《十月围城》《一代宗师》《无双》等合拍片都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希望香港电影未来能够推出更多佳作,来回馈广大观众。
“这个夏天,北京将会处处可见香港电影的踪影。”林雅雯介绍说,香港驻京办与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近日携手呈献“历久弥新,经典永存”香港主题电影展,放映7部经典香港电影的修复版本。创意香港与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特邀,会在8月献映8部香港电影。9月,香港电影学术活动系列第二部分将启动,在内地13所高校举办香港电影观影会暨专家讲座,增加青年对香港电影的认识与兴趣。(东篱旧友)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吴正丹、陆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