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制裁殃及欧洲,“气荒”焦虑加剧

海外网 2022-09-05 17:21:22

内文图.jpg

9月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民众举行抗议要求政府解决能源价格飙升的问题。(图片来源:欧洲图片通讯社)

当欧洲各国都在“能源荒”导致的一系列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德国联邦政府9月4日宣布了一项金额高达6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463.94亿元)的消费者补贴计划,以缓解能源价格飙升对国民造成的负面影响。同一天,芬兰政府宣布将向该国电力公司提供100亿欧元的贷款和信贷担保,稳定电价。这个夏天席卷欧洲的高温尚未完全褪去,欧洲人对冬季的焦虑却已经开始蔓延。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部门实施制裁,此举引发俄罗斯的反制措施。自6月起,俄罗斯就持续减少对欧洲的天然气输送量。9月2日,就在美国和欧盟决定对俄罗斯出口石油设定“价格上限”几个小时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由于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对欧洲的供气将“完全停止”。尽管欧盟领导人试图通过宣称“欧盟目前已实现80%的储气量目标”来安抚民众,但“北溪-1号”彻底“断供”还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欧洲今冬陷入能源短缺危机的担忧。

而比能源短缺更令欧洲国家糟心的,是由能源短缺引发的通胀危机。过去几个月里,欧洲通胀节节攀高: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19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按年率计算达到9.1%,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飙升的生活成本令欧洲民众苦不堪言,欧洲多国都出现了抗议活动:9月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这场抗议涵盖了捷克从左到右几乎所有政治团体。抗议活动中一条引人注目的标语“最好的都给乌克兰了,只给我们剩两件毛衣”,宣泄了民众对乌克兰危机负面效应外溢的强烈不满。

能源价格攀升、通胀高企不但令民众生活大受影响,也将沉重打击欧洲经济。《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在俄方宣布“完全断气”之际,欧洲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已经削减产能,预计化肥、钢铁制造、玻璃制造等行业将面临更严峻冲击。路透社8月29日至9月1日对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经济或将从本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萎缩。若德国经济陷入衰退,将给整个欧洲带来连锁反应。

陷入能源困局也暴露了欧盟内部的重重矛盾。7月26日,欧盟成员国达成政治共识,同意采取措施“自愿”将今冬的天然气消费量压减15%,以共同应对天然气短缺问题。协议同时规定,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全部或部分豁免。根据相关条款,27个欧盟成员国中约一半可以获得豁免。这样一份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的协议仍然遭到了匈牙利的反对——匈牙利80%天然气依赖俄罗斯,15%减量根本无济于事。这份协议也引发了欧盟“越权”的争议,因为如何“用气”实际上是归属于欧盟各国的“经济主权”。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就将这份协议称为“布鲁塞尔技术官僚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攫取权力的尝试。”

这也导致欧洲国家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窘境:那就是欧盟只给出了大致方向,但具体怎么解决问题只能各国“自扫门前雪”。比如德国通过疯狂囤气提前完成了储气超过80%的任务;法国总统马克龙8月出访阿尔及利亚,近年关系一直紧张的两国开始协商将阿尔及利亚供给法国的天然气提高50%;一些东南欧国家则将目光转向阿塞拜疆等国,以寻找替代能源……欧盟国家满世界“找气”,又反过来推高了天然气价格。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延宕半年有余,事实再次证明,单边制裁解决不了问题,相反,其外溢和反噬效应正如滚雪球般不断叠加蔓延。德国联邦议院左翼党议员瓦根克内希特接受《世界报》采访时的一番话值得深思:“现在是评估这场经济战后果的时候……‘让我们为和平而冻死’的政策显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聂舒翼、毛莉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