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国际 >

中国对外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注入源源动力

海外网 2022-11-21 09:19:20

近日,中国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投资的显著增长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近日刊文称,中国投资给非洲大陆带来信心。“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飙升。低息贷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赢得非洲国家的支持。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在寻求获得拉美地区充足的大豆、铜和锂等关键大宗商品供应的同时,也在迅速扩大在这里的贸易、投资和影响力。过去15年,中国向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提供了大量国有银行贷款,并在近10年里进行了数百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并赢得了当地的认可。中国在拉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受到拉美国家和决策者期待。

据商务部等部门统计,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8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重量更重质,稳中有精进”的显著特征。

数量方面,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稳步上升。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持续增长,连续十年位列全球ODI流量前三位。2020年,中国ODI流量全球排名第一。2021年,中国ODI的流量为1788亿美元,年末存量为2.79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10.5%和6.7%。中国已成为全球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质量方面,中国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投资行业优化,对外投资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近年来,中国在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金融等行业的对外投资都有长足发展,其中制造业对外投资增长尤为明显。其二,投资国家及地区优化,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较为均衡,中国在全球投资布局的态势向好。其三,投资主体优化,国有和私营企业的对外投资齐头并进,各有侧重点。

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从国内来看,一方面,对外投资收益对中国国内财富的增长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收益要求投资稳健发展,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资源网络方面积累了一定优势,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将自身优势与东道国资源有效结合,实现中国和东道国双赢。这也是中国企业发展成长的内在要求。从国际来看,全球保护主义和投资风险加剧,发达国家面临的通胀高企、生产成本上升等经济困境增加国际投资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可能受各国经济复苏不同步、疫情状况不稳定、地缘政治等风险因素影响。优化对外投资的国家、行业、主体结构,是中国企业在外部约束条件改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的必然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不断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注入源源动力。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1万家。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4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年末存量2138.4亿美元。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最大特征是:中国对外投资不是附加政治条件的、单方获益的、一次性的投资,而是增强东道国自主经济增长能力、帮助东道国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中国对外投资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亟需的资金,缩小了发展中国家的投融资缺口,也通过对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高比例投资,为东道国提供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推动东道国提升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中国ODI创造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缩小东道国的收入差距,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通过融入社区、提供奖学金和培训的方式,有效帮助东道国提升生产技能,培育发展内生动力。此外,中国的对外投资还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中国ODI注重采用相对清洁的技术,生产遵守全球中高端产业的环保标准,促使东道国在生产过程中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将继续稳健发展,提升投资质量和收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海外总资产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对外直接投资将平衡风险收益关系,并以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率为目标。为此,中国企业需提高境外投资能力和水平,更多关注经济增长前景平稳良好、政治社会风险可控的国家。可以预见,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将持续攀升,在促进全球增长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受访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潘圆圆

(记者  高  乔采访整理)

原标题:中国对外投资量质双升(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1月21日   第 10 版)

责编:吴正丹、毛莉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